您所在位置:首页 快讯 生活 正文

津沽葫芦刘 荣耀轩落户在天津古文化街

字号: 2019-03-16 00:04 来源:头条新闻网

核心提示: 头条新闻讯(李兆祥 盛茂林 摄影报道)3月15日,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为弘扬中国非遗文化,荣耀轩在天津古文化街古玩城6-1-21隆重开业。

 头条新闻讯 (李兆祥 盛茂林 摄影报道)3月15日,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为弘扬中国非遗文化,荣耀轩在天津古文化街古玩城6-1-21隆重开业,荣耀轩是津沽葫芦刘卫东第四代嫡传承人刘丽萍开办的。天津商艺联盟名誉会长马振徳及刘卫东生前挚友及学生20余人参加了荣耀轩的开业庆典。

商艺联盟促进会名誉会长马振得,刘卫东挚友吕茂林丶刘凤岐揭牌

据悉,刘卫东(原名:刘荣耀,笔名:刘卫东,津沽葫芦刘, 刘氏家族第三代著名火笔葫芦烙画传承人(1947年-2018年)天津市河东区人,自幼喜欢绘画,左画右书,双手执笔擅长,幻灯片、连环画,中国画等,尤其对火笔画(葫芦烙画)如痴热衷,笔往神来,后被世人取名:左烙画葫芦艺术家, 1987年天津南开大学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国画,师从于复千老师,毕业后,从事葫芦烙画60多年,刘卫东在天津市葫芦烙画经历中属于最早烙画人之一(具有代表性),特点是左手烙画右手执笔,始于1962年,曾经在木板上搞过用黄铜棍焦画小品,以此娱乐,成熟于1992年,用葫芦烙画以此营生。“津沽葫刘”著名书名家宁书伦先生1994年亲题的艺名。

嘉宾对荣耀轩开业表示热烈祝贺

  刘卫东的葫芦烙画主要凭借他五十多年的绘画功底而铸成。葫芦烙画实际上是葫芦上的中国画。借古开今,基中融洋,借此发挥,因型施艺,心织笔耕,积大量的心得体会,归纳整理葫芦烙画“十八法”等大量经验。旨在把民间工艺停滞,频于失传,后继乏人的局面重新拾起来,传承下去。1987年以后,这种想法就逐步形成了。改革开放以后重操旧业以绘画治家境成为必然,葫芦烙画便成了首选。与此同时刘卫东把刘氏家传的烙画十八法和火笔亲传给亲传给第四代传承人:刘丽萍、刘丽艳、姊妹俩经过创始、传承、濒危、发展、创新、保护等几个阶段。一步一个脚印,把葫芦烙画艺术之路继续延深、发展,扎根民间沃土,回报社会,走进学校,宣传保护。2003年把葫芦烙画普及到社区,把侧重点放在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身上。帮困助残,奉献爱心,此举一直坚持到现在。刘卫东古道热肠从2011年起先后挖掘培育一大批非亲传弟子并把他们输送到市区文化部门。

商艺联盟促进会名誉会长马振得讲话

葫芦烙画实际上是综合的民间手艺活,能牵动千家万户而形成小葫芦大文化,对社会、企业和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形成文化报国,文化进社区和惠民氛围和艺术化生活方式,其作品值得欣赏和收藏,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卫东挚友卢凤岐致辞

刘卫东老师天津市“津沽葫芦刘”烙画,传承,烙法绝学,是在天然葫芦有阴皮、虫蛀、裂痕硬伤、瑕疵霉变上烙之画,借型写意,借物创意,运用一花一石,一物一鸟掩藏瑕疵。

刘卫东的学生崔杰追忆老师的业绩

刘氏遮丑法烙画特点:画面和谐灵动,构图巧妙,衔接呼应,凹凸有致,立体感强,不断创新,巧夺天工,见长画精、小、难、的造型葫芦如:微型手捻葫芦,可现场演艺,以形写神、意象加工,落笔娴熟,胸有成竹。烙之草子模葫芦,笔触细腻,多重烘染,借型发挥。

刘卫东学生孟兆河讲述老师的作品

刘卫东作品题材广泛,传统山水、人物、花鸟、文人意趣、市井小品见长,画风严谨,技法精湛,形神兼备以形传神。“刘氏葫芦烙画”具独特艺术魅力,在中国文玩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受到世人的认可和专家学者的好评。“刘氏葫芦烙画”具有实用性、欣赏性、艺术性,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低估。

刘丽萍的好友姜久菊致贺词

刘丽萍致答谢词

刘丽萍讲述其父刘卫东获奖作品福禄中国

来宾参观葫芦烙画精品

刘丽萍与城市十大榜样董庆泓讲述葫芦烙画的故事

刘丽萍讲解葫芦烙画创作过程

来宾代表合影

 

Tags:荣耀 文化街 天津 葫芦 落户 李兆祥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lzx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