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世界性难题 中国实现“不中断血流”肝移植
核心提示:新华社广州8月10日电(记者肖思思)中山大学10日发布消息,该校何晓顺团队已成功实现两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技术天花板”。
新华社广州8月10日电(记者 肖思思)中山大学10日发布消息,该校何晓顺团队已成功实现两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技术天花板”。
为了提高器官移植的疗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团队从数年前开始致力于自主研发“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这种“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可在手术前模拟人体的机制,为器官提供血液,从而提高器官功能。其过程是:摘取器官前,医生先将连接肝脏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断掉原有血液供应的同时,由“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供肝植入移植受体时,将受体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由受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接管”的同时,将机器撤离。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5年来,何晓顺团队在大动物身上进行了近百例移植实验,并获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
何晓顺团队7月23日在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并于8月8日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术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肝移植手术。
何晓顺介绍,这项新技术未来还可延伸至心、肺、肾等的移植上。
中国器官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认为,这项技术是对现有器官移植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可以预见,该技术将使器官功能得到最大的保护,器官的损伤将降至最低,甚至有可能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将能极大改善器官移植受体的疗效。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天津港保税区:举办“迎双节·欢乐行”文艺团
- 天津港保税区消防救援支队微电影
- 第四届全球AI文创大赛AI+南海主题创作赛道
- 天津: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专属定制服务 图雅诺服务大师助力德邦物流
- 天津:忠诚履职担使命 护佑津门保平安
- 天津:节日期间警惕“小火亡人”
- 精于纯粹 触手可及 2023款D-MAX诚意上市,售
- 风景智蓝批量交付!硬核品质助力物流高效运输
- 2023年度“天津惠民保”参保人数突破120万,
- 承继音乐灵感 QUINCY JONES和SZA为TOMMY HI
- 名胜世界壹号三亚首航 香港出发每两周展开
- 跨界精彩联动 开启健康生活 善存30周年:「习
- 卢森地板产品多元化布局 实现以木地板为核
- 最后5天!2023年度“天津惠民保”参保即将截
- 国家非遗细纹剪纸传承人落户天津
- 天津高新消防开展辖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检查
- 天津蓟州区成立首支高校消防志愿服务队
- 天津宝坻消防建强消防志愿队伍提升宣传质效
- 天津武清消防宣传进农村 田间地头“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