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世界性难题 中国实现“不中断血流”肝移植
核心提示:新华社广州8月10日电(记者肖思思)中山大学10日发布消息,该校何晓顺团队已成功实现两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技术天花板”。
新华社广州8月10日电(记者 肖思思)中山大学10日发布消息,该校何晓顺团队已成功实现两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技术天花板”。
为了提高器官移植的疗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团队从数年前开始致力于自主研发“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这种“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可在手术前模拟人体的机制,为器官提供血液,从而提高器官功能。其过程是:摘取器官前,医生先将连接肝脏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断掉原有血液供应的同时,由“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供肝植入移植受体时,将受体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由受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接管”的同时,将机器撤离。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5年来,何晓顺团队在大动物身上进行了近百例移植实验,并获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
何晓顺团队7月23日在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并于8月8日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术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肝移植手术。
何晓顺介绍,这项新技术未来还可延伸至心、肺、肾等的移植上。
中国器官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认为,这项技术是对现有器官移植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可以预见,该技术将使器官功能得到最大的保护,器官的损伤将降至最低,甚至有可能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将能极大改善器官移植受体的疗效。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年味新势力!这个春节,韩城实力“霸屏”!
- 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举办系列春节民俗
- 到天津燕园大酒店体验民俗文化传统 打卡过
- 玉兔贺春,天津家传古玉民族文化博物馆喜讯捷
- 天津:复产复工,这些消防安全知识你得知道!
- 天津:自查家中隐患,警惕“小火亡人”
- 天津:“生命通道”必须畅通无阻
- 天津:春节消防安全防范小知识
- 守护在119电话那头的声音:除夕我在岗
- 天津:酒店民宿 不容有“火”
- 《天津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亮点解
- 天津:春节商场要“购”安全
- 天津:舍一家团圆 护万家安康
- 以大局为重,无私奉献,守万家灯火
- 天津市蓝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举办喜迎新春年
- 天津:欢度佳节 勿忘安全
- 天津消防发布春节期间消防安全提示
- 《月里青山淡如画》宣扬传统文化 全能主任
- 《云中谁寄锦书来》 演员张磊郝文婷变身古
- 天津:平安欢喜过大年 消防安全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