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立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鼓励单位或个人认养认租
核心提示:中新社合肥8月1日电(记者张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8月1日正式施行,鼓励有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采用认保、认养、认租、认购等方式,参与历史建筑的原址保护。安徽省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座、历史文化名镇12个、历史文化名村25个。
中新社合肥8月1日电 (记者 张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8月1日正式施行,鼓励有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采用认保、认养、认租、认购等方式,参与历史建筑的原址保护。
安徽省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座、历史文化名镇12个、历史文化名村25个。
为可持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1日起施行的保护办法鼓励有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采用认保、认养、认租、认购等方式,参与历史建筑的原址保护。鼓励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用,可以用作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地方文化研究等场所。
为保“原汁原味”,办法规定,在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进行修缮、保养时应遵守不改变文化遗产原状的原则。对历史文化名村应当实行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吴晓勤介绍说,21世纪以来,安徽城镇化进入持续较快发展阶段,城乡地区均迎来人口结构和建设空间的持续调整,各类建设量大面广,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建设冲击。
对此,2015年1月,安徽启动编制《皖南区域性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建立网络化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皖南地区成为中国首个探索实施历史文化资源区域性保护的地区。2016年以来,安徽加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建设,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黄山市徽派建筑数据库已初步建立应用管理平台。(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在沪举行,中国人寿
- 赔付超4400万件!中国人寿2025年三季度寿险理
- 中国人寿:为社会包容性发展注入企业公民的温
- 《革命家庭》巡演即将启幕 曾昭娟领衔首站
- 第二届餐饮食品创新与品牌发展大会暨2025苏
- 津沽大地书写养老答卷:中国人寿细节服务丈量
- Ontimeshow 2026SS|第23季 经纬共生
- 天津市津南区消防救援支队:守正创新 护航发
- 保险护“绿”前行
- 天津市东丽区消防救援支队全力提升本域消防
- 为幸福“加码”:中国人寿深耕湖湘民生保障体
- 五揽金牛!中国人寿蝉联“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 天津:2025国庆节日期间警惕“小火亡人”
- 天津:2025国庆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一点火星可毁楼
- 天津:动火作业“十不干” 向违规动火作业说
- 天津:动火作业八严禁 规范作业保安全
- 天津:2025国庆期间严防酒店民宿“冒火”
- 天津:“双节”期间 消防安全夜查聚焦重点场
- 天津:“火焰蓝”坚守一线 点亮节日“平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