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财经 保险动态 正文

普惠金融“国寿实践”亮相2025中国品牌论坛

字号: 2025-10-30 12:33 来源:头条新闻网

核心提示:10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5中国品牌论坛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会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来自金融领域业界、学界的嘉宾齐聚一堂,展开对话交流,分享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成果,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凝聚强大合力。

10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5中国品牌论坛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会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来自金融领域业界、学界的嘉宾齐聚一堂,展开对话交流,分享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成果,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凝聚强大合力。

自2015年起,中国品牌论坛已连续举办10届。其中,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会是本届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首席合规官许崇苗参加活动并以“践行金融为民 彰显保险温度”为主题进行发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普惠金融是金融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关键一招。许崇苗聚焦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中国人寿的普惠金融实践,和与会嘉宾进行了探讨交流。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呼唤。”许崇苗指出,金融工作链接的是社会资源,服务的是人民群众,发展好普惠金融,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最直接的体现。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普惠金融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构成。普惠金融被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成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内容,并将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大有可为。

普惠保险是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环。作为金融央企和寿险行业头雁,中国人寿如何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许崇苗在发言中指出,该公司始终把做好普惠保险作为使命和责任,从上世纪80年代推出简易人身保险,到率先试点农村小额保险、大病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等,始终是行业普惠保险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近年来,该公司普惠保险业务取得了扎实成效。

突出“广覆盖”,让金融保险资源惠及更广泛群体。一方面,致力于“扩面”,中国人寿依托覆盖全国、深入县乡村的1.8万个机构,以及全渠道经营优势,建立了“网点到镇、人员到村、服务到户、线上线下”的普惠保险服务新体系,累计服务客户已超6.2亿人,成为行业规模最大的普惠保险供应商。另一方面,重视特定人群,聚焦老年人、农民、残疾人、新市民等风险保障薄弱人群的保险覆盖。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为近1.1亿人次老年人提供风险保障,新增承保乡村人口近1.6亿人次。

突出“强保障”,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保障需求。建立完善的普惠产品体系,聚焦重点人群, 中国人寿已开发200余款产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切实需要。不断丰富保险服务场景,将保险与人民群众易发风险场景紧密结合,比如,上半年该公司推出了长期失能收入损失险、家政人员意外与疾病保险、老年人专属意外骨折医疗险等多项“首款”产品,实现承保范围和服务场景的扩展。持续优化保险+服务,已构建起涵盖健康咨询、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诸多项目的服务体系,依托国寿大健康平台提供诸多普惠健康管理服务,注册用户已超过5000万人。该公司还在多个城市定制型保险中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珠海“大爱无疆”等项目已成为全国普惠保险的标杆。

突出“便捷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服务体验。在“易投保”上下功夫,持续优化办理流程,作业时效性和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在“快理赔”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人脸识别、AI 等技术,实现全流程无人工理赔,理赔直付最快可至秒级,今年上半年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75%,平均时效仅0.2天。在“暖人心”上下功夫,中国人寿寿险APP推出“尊老模式”,成功通过工信部无障碍及适老化测评,成为国内保险业首个获得认证的移动应用,累计服务客户超5000万人次。

“展望未来,中国人寿愿与社会各界相向而行、同向发力,以服务国家大局为己任,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持续深耕普惠保险,不断拓展保障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许崇苗表示。

(稿件来源: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

Tags:普惠 中国 亮相 实践 金融 品牌 论坛 2025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