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间艺人“笔耕不辍”传承敦煌简牍文化(图)
核心提示:在甘肃敦煌市的一处民俗旅游地——月牙泉小镇内,傅有宏伏案临摹敦煌汉简。徐雪摄中新网兰州6月20日电(记者徐雪刘玉桃)在甘肃敦煌市的一处民俗旅游地——月牙泉小镇内,傅有宏伏在案边一边吟诵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边在手制的简牍上用毛笔写下来,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数十载,门口楹联中“千年敦煌积淀厚,流沙坠简翰墨香”便是他对于敦煌文化和简牍艺术感情的注脚。
在甘肃敦煌市的一处民俗旅游地——月牙泉小镇内,傅有宏伏案临摹敦煌汉简。 徐雪 摄
中新网兰州6月20日电 (记者 徐雪 刘玉桃)在甘肃敦煌市的一处民俗旅游地——月牙泉小镇内,傅有宏伏在案边一边吟诵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边在手制的简牍上用毛笔写下来,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数十载,门口楹联中“千年敦煌积淀厚,流沙坠简翰墨香”便是他对于敦煌文化和简牍艺术感情的注脚。
古色古香的展厅里,处处都摆放着汉简的临摹复制作品,其中大部分临摹自敦煌悬泉置、玉门关、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 徐雪 摄
傅有宏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幼时家境贫困,在一次随父亲外出拉柴火的途中,一根被黄沙掩埋了一半的“小木棍”引起他的注意,取出后发现上面竟然写有一行字,“这是汉代的简牍。”父亲告诉他,这让傅有宏欣喜不已。
自此,傅有宏开始对敦煌境内出土的汉简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经常将积攒下的钱用于购买笔墨,研习书法。
图为临摹的简牍作品。 徐雪 摄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在敦煌名气渐盛的傅有宏始终想把简牍文化传承下去,所以创办了一家集简牍文物展示、简牍创作、简牍培训为一体的交流体验馆。
古色古香的展厅里,处处都摆放着汉简的临摹复制作品,其中大部分临摹自敦煌悬泉置、玉门关、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
图为手工制作的简牍。 徐雪 摄
傅有宏近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1979年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汉简1217枚。1990年至1992年,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2万余枚,是目前国内单一地点出土汉简数量最多的一次,悬泉置遗址因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傅有宏说,敦煌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出土的简牍取材于当地的胡杨木、红柳,这些汉简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也由于当时战况紧急,所以汉简上面的字体都已经开始简化。”
图为傅有宏捡拾的汉简。 徐雪 摄
傅有宏说,敦煌汉简的内容除了有汉代边防屯戍有关的文书外,还有丝绸之路、养老制度、沙尘暴的相关记载,“由此可见,汉代的敦煌就已经有了沙尘暴。”
傅有宏低头注视着珍藏已久的汉简文物,上面的字体依旧清晰,“简牍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每每观摩都有不一样的心境。希望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能被更多人了解并传承下去。”(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CCTV智慧中国"爱我中华戏曲之花"庆五一国际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考察天津华莎大酒楼 探
- 天津:2025五一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市河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聘任新闻策划和
- 天津:欢度五一假期,莫忘消防安全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第27期政企交流盛会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健康知识科普:五一
- 第十三届 “穿上旗袍去安仁” 活动即将盛大
-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国寿寿险助力绘就乡村
- 天津:五一假期同欢庆 消防安全谨记心
- 天津市七部门联合发布“五一”劳动节消防安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理赔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适老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智能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构建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打造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