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周边现:"恶搞证"
核心提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具,以前是沙包、皮绳,如今玩具之繁多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日前,有长沙家长反映,一种“恶搞证件”在某些小学悄然流行,受到小学生追捧。其中,很多“恶搞证件”内容非常低俗,让他们担忧不已。20日中午,记者来到芙蓉区东郡小学,在学校旁边一家名为“新蕾文化”的商店里,有数十种“恶搞证”醒目地摆放在门前。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具,以前是沙包、皮绳,如今玩具之繁多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日前,有长沙家长反映,一种“恶搞证件” 在某些小学悄然流行,受到小学生追捧。其中,很多“恶搞证件”内容非常低俗,让他们担忧不已。
20日中午,记者来到芙蓉区东郡小学,在学校旁边一家名为“新蕾文化”的商店里,有数十种“恶搞证”醒目地摆放在门前。记者看到,这种“恶搞证”外形酷似正规证件的“缩小版”,但名字五花八门,诸如“同居证”、“流氓证”、“卖身证”、“处男证”、“恐怖分子证”等。
店家介绍,类似证件挺受孩子们欢迎,尤其是男孩子,“用来捉弄同学。”正值小学中午放学,一旁的孩子家长则表示,这些小东西,孩子只要喜欢,尽量给他们买。另外一位学生家长则气愤地说,这种东西怎么能出现在学校周边,“孩子才几岁,对很多东西都不太明白,也分辨不出好坏,而这些证件上的内容显然会带来不良影响。”
东郡小学一位老师表示,不知道校园周边有卖这种证件,但学校禁止孩子将这类东西带入校内,一旦发现学校里出现这种恶搞证件,他们也会收缴。其实,这些东西老师们也很伤脑筋,毕竟买“证”属于学生的校外行为,很难监管。
“这是小学生价值观混乱的一个表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尹惜冰告诉记者,对小学生来说,证件体现一种“仪式感”,它作为一个消极、负面仪式,给小孩子心理暗示,接收了这个证在形式上让他们有了一个自我认同感,在今后的行为中,潜意识会产生扭曲,导致价值观混乱,这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实习生 邓欣宜 记者 李成辉
本报6月20日讯
原标题:小学周边现“恶搞证”,堪忧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第二届餐饮食品创新与品牌发展大会暨2025苏
- 津沽大地书写养老答卷:中国人寿细节服务丈量
- Ontimeshow 2026SS|第23季 经纬共生
- 天津市津南区消防救援支队:守正创新 护航发
- 保险护“绿”前行
- 天津市东丽区消防救援支队全力提升本域消防
- 为幸福“加码”:中国人寿深耕湖湘民生保障体
- 五揽金牛!中国人寿蝉联“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 天津:2025国庆节日期间警惕“小火亡人”
- 天津:2025国庆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一点火星可毁楼
- 天津:动火作业“十不干” 向违规动火作业说
- 天津:动火作业八严禁 规范作业保安全
- 天津:2025国庆期间严防酒店民宿“冒火”
- 天津:“双节”期间 消防安全夜查聚焦重点场
- 天津:“火焰蓝”坚守一线 点亮节日“平安灯
- 天津:2025国庆假期购物“胜地”莫成火患“聚
- 【头条专访】笔墨丹青绘大道 崇阳先生郑高
- 天津: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提示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向违规动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