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周边现:"恶搞证"
核心提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具,以前是沙包、皮绳,如今玩具之繁多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日前,有长沙家长反映,一种“恶搞证件”在某些小学悄然流行,受到小学生追捧。其中,很多“恶搞证件”内容非常低俗,让他们担忧不已。20日中午,记者来到芙蓉区东郡小学,在学校旁边一家名为“新蕾文化”的商店里,有数十种“恶搞证”醒目地摆放在门前。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具,以前是沙包、皮绳,如今玩具之繁多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日前,有长沙家长反映,一种“恶搞证件” 在某些小学悄然流行,受到小学生追捧。其中,很多“恶搞证件”内容非常低俗,让他们担忧不已。
20日中午,记者来到芙蓉区东郡小学,在学校旁边一家名为“新蕾文化”的商店里,有数十种“恶搞证”醒目地摆放在门前。记者看到,这种“恶搞证”外形酷似正规证件的“缩小版”,但名字五花八门,诸如“同居证”、“流氓证”、“卖身证”、“处男证”、“恐怖分子证”等。
店家介绍,类似证件挺受孩子们欢迎,尤其是男孩子,“用来捉弄同学。”正值小学中午放学,一旁的孩子家长则表示,这些小东西,孩子只要喜欢,尽量给他们买。另外一位学生家长则气愤地说,这种东西怎么能出现在学校周边,“孩子才几岁,对很多东西都不太明白,也分辨不出好坏,而这些证件上的内容显然会带来不良影响。”
东郡小学一位老师表示,不知道校园周边有卖这种证件,但学校禁止孩子将这类东西带入校内,一旦发现学校里出现这种恶搞证件,他们也会收缴。其实,这些东西老师们也很伤脑筋,毕竟买“证”属于学生的校外行为,很难监管。
“这是小学生价值观混乱的一个表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尹惜冰告诉记者,对小学生来说,证件体现一种“仪式感”,它作为一个消极、负面仪式,给小孩子心理暗示,接收了这个证在形式上让他们有了一个自我认同感,在今后的行为中,潜意识会产生扭曲,导致价值观混乱,这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实习生 邓欣宜 记者 李成辉
本报6月20日讯
原标题:小学周边现“恶搞证”,堪忧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飒爽英姿谱新篇 老兵俱乐部隆重成立
- 与鸽同行 逐梦飞翔 ——天津飞鸽集团赴甘肃
- 【头条专访】李海生:从饲料销售到肉类贸易领
- 【头条专访】用歌声为时代注脚:专访天津实力
- 《踏歌起舞,活力时光》为主题的系列春节文艺
- 天津:聚力津门资源•赋能企业出海
- 纪念孙中山诞159周年书画笔会活动在天津隆
- “十四五”健康保障新突破:看多层次医疗保障
- 中国人寿:以两乡网点“小切口” 写普惠金融
- 天津家传古玉民族文化博物馆拍卖有限公司 1
- 天津市沧州商会召开工作会议 明确五大职能
- 天津:“银龄智享秀夕阳”数字生态平台新闻发
- 国际CMF设计奖·展览馆正式开馆——开启全
- 金融文化实践录 | 以“浙江精神”赋能国寿
- 天津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协会 梵行书院2025大
- 金融文化实践录|中国人寿:守护“小确幸”,托
- 天津静海消防联合区教育局为全区家长发送《
- 中国人寿乡村振兴实践入选人民网“2025人民
- 秦征先生铜像雕塑捐赠仪式在天津画院隆重举
- “津韵明德,二载华章”——津园养老社区联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