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印竞争从地面升到太空:中国多领域领先
核心提示:外媒称中印竞争从地面上升到太空:中国在多领域领先核心提示:分析人士指出,中印之间的竞争正从经济和地缘政治等方面上升到太空领域,尽管国家荣誉和国防战略是两国太空竞争的主要动力,但双方也不乏其他实用性考虑。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美媒称,6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了一颗“重量级”卫星,成为继美、俄、中、日、欧洲航天局之后,第6个有能力发射重量超过3吨的超级卫星的国家或地区。
外媒称中印竞争从地面上升到太空:中国在多领域领先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指出,中印之间的竞争正从经济和地缘政治等方面上升到太空领域,尽管国家荣誉和国防战略是两国太空竞争的主要动力,但双方也不乏其他实用性考虑。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 美媒称,6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了一颗“重量级”卫星,成为继美、俄、中、日、欧洲航天局之后,第6个有能力发射重量超过3吨的超级卫星的国家或地区。今年2月15日,印度还曾用自主研发的PSLV-C37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了“一箭104星”发射,打破了俄罗斯在2014年创造的“一箭37星”的世界纪录。据印度媒体《水晶》报道,中国空间项目的官员随后开会讨论了印度的成就,并分析了中国自主的太空项目的商业化可行性,称中国将印度视为空间技术的直接竞争对手。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6月8日报道,分析人士指出,中印之间的竞争正从经济和地缘政治等方面上升到太空领域,尽管国家荣誉和国防战略是两国太空竞争的主要动力,但双方也不乏其他实用性考虑,比如在发展高速通讯基础设施、为他国发射卫星、自然灾害预警以及农作物监测等方面,太空技术都能带来实际效益。
中国多领域领先印度
2016年12月27日,中国发布了第四部航天白皮书《2016中国的航天》,提出将中国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发展愿景。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随后对白皮书进行解读时指出:中国计划用15年时间,到2030年左右,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对于中印之间未来的太空竞赛,印度媒体《水晶》曾发表文章从火星项目、载人航天计划以及登月项目等三个方面作出了比较分析如下:
印度在2013年完成了“火星飞船”的发射之后,已经计划于2018年发射“火星飞船2号”,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将于2020年左右发射。
今年4月17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天舟1号”货运飞船,并与已经在太空运行的“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实现通过货运飞船对空间站进行货物补给,为未来空间站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从事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中国也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开展载人航天计划的国家。
而印度已经无限期暂停了本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尽管“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一再声称印度有能力研发开展空间实验室项目,但由于印度政府不能确定这个耗资庞大的项目能够为国家带来怎样的实际利益而将这一计划长期搁置。印度的航天科学家曾多次发出警告,一旦中国的载人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将会向很多有意探索空间的国家开放,印度的头号敌国巴基斯坦或许将比印度更早实现将科学家送进太空的梦想。
同样,印度在登月项目上也已经落后于中国。中国已经成功进行了三次“嫦娥探测器”的发射,并计划于今年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该探测器将带有一个着陆器,一个月球表面巡逻装置,以及类似钻机的设备,将完成从月球表面取样并返回的任务。印度的第一次月球探索项目于2008年10月进行,但由于技术原因而未能完成。印度计划于2018年进行第二次登月尝试,其探测器将带有一个着陆器和一个漫游器。
印度更具有成本优势
《水晶》的文章指出,虽然中印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都曾受到其他主要太空国家的质疑和长达几十年的限制,但两国仍然能够突破阻力,发展出各自具有专长的领域。
报道称,与中国的商业太空项目相比,印度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发的火星轨道探测器 —— “火星飞船”,不仅在火星探测领域一举超过中国,而且,其成本只有区区7100万美元,是美国的火星探测器Maven成本的1/9。日本媒体《日经亚洲评论》认为,全部本土研发生产、缩小零部件尺寸以及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以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和设备,是印度能够保持成本优势的关键。印度战略事务专家、新德里一家智库机构的负责人巴斯卡尔曾对媒体表示:“印度将卫星发射进入轨道的成本可以比任何国家低60%到70%。”
《水晶》的文章指出,中国在商业空间项目上落后于印度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无法从美国获得必要的零部件。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也表示,中国将加大研究低成本运载火箭技术和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
外界评价:太空竞赛不应被夸大
《日经亚洲评论》认为,印度和中国的太空竞争不仅是要向世界宣告崛起或彰显军事力量,而且还希望以此控制亚太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并凭借这一统治性地位而获取经济回报。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铺开在中国境内的317个城市,到2020年,与之相关的经济规模将达到581亿美元。不仅如此,中国还希望将北斗系统铺遍全球,重点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使其成为连接亚欧的基础设施网络的一部分。
英国的《金融时报》评论道,印度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热心,也不希望中国垄断其周边国家的通信、导航等基础设施,因此,印度也在加紧开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金融时报》认为,中印之间的太空竞赛也不应被夸大,它不是冷战期间美苏太空竞赛的翻版,对于太空的投资势必为双方带来实际的利益。
印度媒体《水晶》则表示,随着印度和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崛起,西方在这一前沿科技的统治地位终于要结束了。而中印两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开启了一场高科技大戏的序幕,“系好安全带,在这场划时代的大赛中抢占一个好位置吧。”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第179期)2025年第二期企
- 南台村:“大喇叭”传出保险“好声音”
- 一零一企业家俱乐部举行入会仪式:资源聚合
- "多拉快省好"全能战士,风景T7破解场景化物流
- “佳直播”携手海川星辰,打造明星感团播新体
- “跃动未来”计划启航,中国人寿深度赋能体育
- 福田风景T7上市:重塑微卡市场格局
- 退役军人齐聚一堂迎八一 重温军旅荣光续写
- 中国人寿第十九届客户节圆满收官:一场穿越“
- 【头条专访】 悬疑剧《雨夜惊魂》实力派演
- 穿越时空的颜料罐:“国寿小画家”十五周年艺
- 2025首届数字经济赋能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
- 22.3亿阅读!中国人寿神兽盲盒获评年度传播标
- 琴弦上的家国情怀:宋禹霏古筝师生音乐会奏响
- 中国人寿受邀参加央视财经“7.8”主题对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召开学习贯彻金融系统党的
- 四川金川县开展“天府同心·温暖同行”儿童
- 四川金川县:花椒丰收采摘忙 干群合力保丰收
- 银发关怀、金融科普、公益服务……N种方式
- 中国人寿“五位一体”帮扶模式助力大六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