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避免“逆全球化”需创造开放多赢的均衡局面
核心提示: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马海燕)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正成为一个热词。有关专家3日呼吁避免开启“逆全球化”的恶性循环,就要创造一个开放多赢的均衡局面。当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经济论坛上,“逆全球化”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话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马海燕)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正成为一个热词。有关专家3日呼吁避免开启“逆全球化”的恶性循环,就要创造一个开放多赢的均衡局面。
当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经济论坛上,“逆全球化”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冯俊新分析,1900年以来发生过四次“逆全球化”: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混沌时期,当时德国作为战败国赔款,惨烈的赔款开启了第一个“逆全球化”的时期,全球贸易额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0%降到15%;第二次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后,全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从接近20%降到10%左右;第三次是上世纪80年代,全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下降8%;第四次是2008年至今,全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已下降了6%左右。
对于美国“逆全球化”的政策初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赵勇表示,解决贸易失衡、促进制造业部门就业、实现美国的再次强大,看似是美国“逆全球化”策略的目标,但从内在经济逻辑来看,“逆全球化”实际上无益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对美国而言,“逆全球化”战略实施的短期经济效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调整成本的分配。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也认为,美国制造业就业下降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工厂转移到海外等,不是简单靠“逆全球化”就能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在技术进步开始有所衰竭时,发达国家内部的分化就变得十分强烈,民族主义也随之产生。调整“逆全球化”还要靠调整收益分配,包括国家内部收益分配、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收益分配等。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浦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应对“逆全球化”提供了好的路径,同时要深挖内需,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缓解对出口的依赖。(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CCTV智慧中国"爱我中华戏曲之花"庆五一国际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考察天津华莎大酒楼 探
- 天津:2025五一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市河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聘任新闻策划和
- 天津:欢度五一假期,莫忘消防安全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第27期政企交流盛会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健康知识科普:五一
- 第十三届 “穿上旗袍去安仁” 活动即将盛大
-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国寿寿险助力绘就乡村
- 天津:五一假期同欢庆 消防安全谨记心
- 天津市七部门联合发布“五一”劳动节消防安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理赔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适老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智能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构建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打造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