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避免“逆全球化”需创造开放多赢的均衡局面
核心提示: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马海燕)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正成为一个热词。有关专家3日呼吁避免开启“逆全球化”的恶性循环,就要创造一个开放多赢的均衡局面。当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经济论坛上,“逆全球化”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话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马海燕)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正成为一个热词。有关专家3日呼吁避免开启“逆全球化”的恶性循环,就要创造一个开放多赢的均衡局面。
当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经济论坛上,“逆全球化”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冯俊新分析,1900年以来发生过四次“逆全球化”: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混沌时期,当时德国作为战败国赔款,惨烈的赔款开启了第一个“逆全球化”的时期,全球贸易额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0%降到15%;第二次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后,全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从接近20%降到10%左右;第三次是上世纪80年代,全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下降8%;第四次是2008年至今,全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已下降了6%左右。
对于美国“逆全球化”的政策初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赵勇表示,解决贸易失衡、促进制造业部门就业、实现美国的再次强大,看似是美国“逆全球化”策略的目标,但从内在经济逻辑来看,“逆全球化”实际上无益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对美国而言,“逆全球化”战略实施的短期经济效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调整成本的分配。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也认为,美国制造业就业下降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工厂转移到海外等,不是简单靠“逆全球化”就能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在技术进步开始有所衰竭时,发达国家内部的分化就变得十分强烈,民族主义也随之产生。调整“逆全球化”还要靠调整收益分配,包括国家内部收益分配、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收益分配等。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浦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应对“逆全球化”提供了好的路径,同时要深挖内需,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缓解对出口的依赖。(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启动2025年金融教育宣
- 以寿产协同强双拥共建,用惠军服务护退役军人
- 服务升温背后的担当:中国人寿以适老化改造书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颁发金牌主持人证书
- 2025钙尔奇“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为云
-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
- 天津:热海文苑见证曲艺界温情时刻:篆刻家张羽
-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 践行“三多元一带动”,中国人寿在陕长护险试
- “寸草春晖·孝感动天”重阳节文艺汇演,银龄
- 千年玉韵绽华彩 天津古玉展掀起传统文化热
- “佳直播”携手爱奇艺打造明星感4K超高清直
- “书藏古今”之地,金融如何“港通未来”?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2025第四期会员路演
- 中国人寿:发挥主业优势,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 天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指南 不要长时间充
- 天津:你需要知道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什么是动火作业?
- 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以“百县万店惠民生”激
- 老兵俱乐部《搀扶》唱响创亮盛典 真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