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破解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机制的秘密
核心提示:前不久,高福团队的研究发现,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不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通过结合病毒囊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分子来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5年2月2日,利比里亚蒙罗维亚,医护人员为民众注射埃博拉疫苗。埃博拉病毒疫苗将当日开始在利比里亚进行首次大规模试验。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董子畅)北京时间1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研究团队的文章“Ebola Viral Glycoprotein Bound to Its Endosomal Receptor Niemann-Pick C1(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第5种机制),这种新型机制与之前病毒学家们熟知的4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都大为不同,成为近年来国际病毒学领域的一大突破;该研究还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生物安全四级烈性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76年首次被发现至今,埃博拉病毒已经在非洲肆虐了近40年。2014年3月,一场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为中心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疫情在西非蔓延,共致28000多人感染,11000多人死亡。
据高福介绍,埃博拉病毒是一类囊膜病毒,其对宿主的入侵可以分成两个重要步骤,首先是病毒粘附到宿主细胞膜表面,然后是病毒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细胞内部,形成内吞体,在内吞体内,病毒发生膜融合过程,释放自身遗传物质。
前不久,高福团队的研究发现,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不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通过结合病毒囊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分子来促进病毒感染。在此基础上,高福团队进一步探索埃博拉病毒进入细胞后在内吞体里发生的入侵机制,率先解析了埃博拉病毒是如何利用细胞内吞体膜上的受体分子,来使得病毒囊膜与内吞体膜发生融合,从而把自身遗传物质输送入细胞内的。
高福把它简单形象地比喻为,一把“钥匙”(受体分子)插入一把“锁”(病毒糖蛋白)。“我们还解析出了‘锁’的结构,如此,预示着人们可以设计小分子或抑制剂来堵住‘锁孔’,实现阻断埃博拉病毒入侵过程。”高福说。(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启动2025年金融教育宣
- 以寿产协同强双拥共建,用惠军服务护退役军人
- 服务升温背后的担当:中国人寿以适老化改造书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颁发金牌主持人证书
- 2025钙尔奇“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为云
-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
- 天津:热海文苑见证曲艺界温情时刻:篆刻家张羽
-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 践行“三多元一带动”,中国人寿在陕长护险试
- “寸草春晖·孝感动天”重阳节文艺汇演,银龄
- 千年玉韵绽华彩 天津古玉展掀起传统文化热
- “佳直播”携手爱奇艺打造明星感4K超高清直
- “书藏古今”之地,金融如何“港通未来”?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2025第四期会员路演
- 中国人寿:发挥主业优势,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 天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指南 不要长时间充
- 天津:你需要知道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什么是动火作业?
- 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以“百县万店惠民生”激
- 老兵俱乐部《搀扶》唱响创亮盛典 真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