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船的海上新年:每个节日都是工作日
核心提示:题: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的海上新年 中新社记者董冠洋 1日清晨5点04分,在距离北京1万公里的西南印度洋上,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迎来了201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尹海明 摄
中新社“大洋一号”1月2日电 题: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的海上新年
中新社记者董冠洋
1日清晨5点04分,在距离北京1万公里的西南印度洋上,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迎来了2016年的第一缕阳光。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是大副张睿的工作写照。每天凌晨4点到上午8点,是他在驾驶平台的“掌舵”时间,“不过在海上想看一个完整的日出也挺难的。”
来到大洋才知道,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并不常见。由于水汽丰沛,又受各种天气系统影响,海上风云变幻莫测,太阳初升往往被云层遮掩。1日清晨,天色微蒙,大团云朵漂浮海天之际。由于船行海域阴天多云,当天并无标准意义上的“日出”,但朝阳透过云朵在天际映出一抹鲜亮的橘红。
“这样的朝霞也算是惊喜了!就像从没想过会在印度洋上过元旦,生活总会有神奇的事情出现!”国家海洋预报中心的王娜凌晨4点多钟就来到驾驶甲板等着拍日出。
至清晨5点26分,天已大亮。仰望天空,浅蓝的天幕上漂浮着轻纱似的流云。元旦佳节,陆地上的人们可以享受三天假期,但在海上每一个节日都是工作日。
“必须抓紧时间,不然忙不过来了”,厨师王关平一面对随船采访的中新社记者说,一面快步走向案台。虽是清晨5点半左右,曲大厨和王师傅已经在热气腾腾的厨房忙了1个多小时。船上每天早晨7点半开饭,值班的厨房师傅必须准备好全船71人的早饭。
顺楼梯而下,位于船体四层的生物化学实验室,也在早晨8点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工作。来自同济大学的季福武老师,正带着科考队员张金玉对航线上不同海域的海水进行分析。
“我们主要是使用不同孔径规格的滤膜过滤海水,之后用作分析叶绿素、POC(颗粒有机碳)、DNA等,我主要研究溶解于海水的有机碳,滤膜上的微生物和其他物质会带回去做进一步研究”,讲起自己的专业,张金玉神采奕奕。
张金玉被大家称为“大洋一号”上“最辛勤的女科学家”,每天8点就到实验室,通常晚上11点左右才回住舱。“最重要的是把实验做好!”问及2016年的愿望,单纯而充满活力的张金玉脱口而出。
新年是充满希望的新起点。海上的生活,周而复始,很多时候甚至是枯燥寂寞的。尤其对跑大洋的船员而言,长途航行甚至很难见到一艘船舶、一只海鸟。家人便是这茫茫海天之间最大的牵挂。
“希望小朋友在新一年里继续调皮捣蛋地成长吧”,说到自己刚满两岁的儿子悦悦,幸福洋溢在大副张睿年轻的脸上。“家里人其实也很不容易,上班、锅碗瓢盆,还得看孩子,日常的琐事其实也很繁重,但仍然全力支持我的工作”,他言语间自然流露出对家人浓浓的温情。(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赔付超4400万件!中国人寿2025年三季度寿险理
- 中国人寿:为社会包容性发展注入企业公民的温
- 《革命家庭》巡演即将启幕 曾昭娟领衔首站
- 第二届餐饮食品创新与品牌发展大会暨2025苏
- 津沽大地书写养老答卷:中国人寿细节服务丈量
- Ontimeshow 2026SS|第23季 经纬共生
- 天津市津南区消防救援支队:守正创新 护航发
- 保险护“绿”前行
- 天津市东丽区消防救援支队全力提升本域消防
- 为幸福“加码”:中国人寿深耕湖湘民生保障体
- 五揽金牛!中国人寿蝉联“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 天津:2025国庆节日期间警惕“小火亡人”
- 天津:2025国庆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一点火星可毁楼
- 天津:动火作业“十不干” 向违规动火作业说
- 天津:动火作业八严禁 规范作业保安全
- 天津:2025国庆期间严防酒店民宿“冒火”
- 天津:“双节”期间 消防安全夜查聚焦重点场
- 天津:“火焰蓝”坚守一线 点亮节日“平安灯
- 天津:2025国庆假期购物“胜地”莫成火患“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