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研究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局部存在“糊状层”
核心提示:新华社合肥8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温联星教授研究组,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在局部区域存在“糊状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该研究组博士生田冬冬为论文第一作者。磁场来自于地核,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状态是理解地球磁场起源的关键。
新华社合肥8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温联星教授研究组,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在局部区域存在“糊状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该研究组博士生田冬冬为论文第一作者。
磁场来自于地核,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状态是理解地球磁场起源的关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科学家就预言地球内核边界附近可能包含三个区域:以纯液态形式存在的地球外核,以纯固态形式存在的地球内核和以固液态共存形式存在的中间区域——糊状层。糊状层的存在对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过程具有揭示性意义,但科学界一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
近期,温联星教授研究组通过分析日本高感度地震台网Hi-net记录到的从地球内核边界反射的地震波的走时和波形,发现在鄂霍次克海西南部下方的地球内核边界存在一个厚度约为4到8公里的糊状层,而与该区域临近的其它地球内核边界则呈现出尖锐的界面,并无糊状层存在。
该研究结果为内核边界糊状层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还表明糊状层仅存在于地球内核局部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地磁场驱动力随区域变化,地球外核成分接近铁和轻元素的共晶组成物的成分,因而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无糊状层的尖锐内核界面;而在局部地区,地球外核偏离铁和轻元素的共晶组成物的成分,形成了局部糊状层。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红色旋律奏响时代强音——《把一切献给党》
- 从助人到受助:看羊城如何用“她力量”编织民
- “红色悦动•星辉献礼”迎七•一文化养老公
- 霓裳24节气舞台剧2025演出季推介会圆满成功
- 银龄党员文艺志愿者宣传队成立——中青老三
- 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司法初心 ——法院干警
- 薪火相传:彩塑大师逯彤纳新徒,非遗传承注入新
- 党建引领聚合力 红色联盟谱新篇—春华街道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响应2025年“7.8全国
- 创新科技 护航全球盛会 一汽奥迪Q6L e-tron
- 深耕五邑金融沃土 书写侨乡民生新篇:中国人
- 中国人寿以“大投资”撬动“大民生”
- 构建五重医疗保障体系:解析珠海“大爱无疆”
- 2025第三届“京津冀华服·旗袍文创艺术节”
- 深耕六载受益17.34万人次,“大爱无疆”项目
- 光与希望:中国人寿寿险珠海分公司普惠实践纪
- 中国人寿:大力探索保险营销队伍党建方式方法
- 一汽奥迪Q6Le-tron 与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同
- 医者仁心 匠心传承——记骨病治疗医者褚桂
- 鼓声擂响赤子心:天津虔艺艺术团献礼建党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