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快讯 文化 正文

【专访】茶道人生:马昱的千年茶香寻梦路

字号: 2025-04-21 23:08 来源:头条新闻网

核心提示:头条新闻讯 (李兆祥 摄影报道) 4月20日,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一缕幽远的茶香牵引着访客穿越时空。这里举办的"茶境界"展览,是马昱二十年茶道修行的结晶。他用人生的最好时光在茶香中寻找着中华文明的根脉。

头条新闻讯 (李兆祥 摄影报道) 4月20日,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一缕幽远的茶香牵引着访客穿越时空。这里举办的"茶境界"展览,是马昱二十年茶道修行的结晶。他用人生的最好时光在茶香中寻找着中华文明的根脉。

十三岁那年,马昱在祖父的老茶罐前第一次感受到茶汤的神奇。那个瞬间,陆羽《茶经》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古老传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十八岁拜入云南茶学大家曾韵辞门下时,他已将《茶经》倒背如流。老师傅看着这个北方少年执着的样子,想起了苏轼《汲江煎茶》中"活水还须活火烹"的句子——好茶需要的是火一般的热情。

2010年,马昱开始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复原古代茶艺。在天津老城区的工作室里,他像考古学家般对照着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反复试验点茶技法。"起初三个月,连茶沫都打不出'疏星皎月'的效果。"他回忆道。这让人想起蔡襄在《茶录》中记载的"击拂"要领,原来古人不曾欺我。

止月斋的藏书楼里,两千余册茶文化典籍构成了一座精神道场。马昱轻抚着明代《茶谱》的仿刻本说:"每一页纸都浸透着先人的智慧。"他特别推崇朱权《茶谱》中"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的境界,这种将茶道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哲学,正是他追求的方向。

展览中那套复刻的唐代鎏金银茶具,背后藏着马昱三下西安的故事。"博物馆不允许测量实物,他就站在展柜前临摹了整整七天。"这种执着令人想起陆廷灿《续茶经》里记载的唐代茶人"竟日持器具不释手"的痴迷。如今这些复刻品不仅重现了古法,更让观众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

在"唐宫茶影"表演环节,马昱身着复原服饰演示煎茶技艺。水汽氤氲中,他吟诵着元稹的《茶》诗:"碾雕白玉,罗织红纱。"这一刻,白居易笔下"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唐代茶事仿佛重现人间。现场观众说,这比任何历史教科书都更生动。

主持人周永欣采访了马昱:谈到天津茶文化,马昱的眼睛亮了起来。"其实《金瓶梅》里就记载过天津卫的茶事。"他翻出清代《津门杂记》中"茶坊酒肆,处处开张"的记载,证明这座城市早就是北方重要的茶码头。他正在筹建的古代茶艺艺术馆,就是要续写这段被遗忘的历史。

马昱为我们点了一盏宋式茶。茶筅击拂的沙沙声中,他谈起未来的梦想:"我想让茶道像《红楼梦》里妙玉奉茶那样,成为现代人的精神仪式。"这让人想起千利休"和敬清寂"的茶道真谛——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杯茶的宁静。

茶烟袅袅中,这位茶道修行者的身影与墙上挂着的《陆羽烹茶图》渐渐重合。从十三岁到如今,马昱用二十年光阴证明:茶道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将时光酿成甘露的生命艺术。正如他在采访结束时说的:"一叶见千年,这杯茶里,盛着整个华夏。"

(百度或网上搜李兆祥摄影报道可浏览更多新闻。在抖音、视频号上搜“兆祥飞龙”还可浏览更多视频播报。读者留言邮箱aahh9988@163.com)

Tags:茶道 茶香 专访 千年 人生

责任编辑:李兆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