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时尚 时尚潮流 正文

“无现金社会”快步走来 你准备好了吗?

字号: 2017-08-12 21:47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徐文婷张大川近日,几家移动支付终端关于“无现金日”的系列促销活动,再次引发大众对“无现金”支付现象的关注。当动动手指,扫一扫码就能解决衣、食、住、行各类支付问题的时候,消费者、商家、主管机构是否已做好准备,迎接“无现金社会”?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徐文婷 张大川

近日,几家移动支付终端关于“无现金日”的系列促销活动,再次引发大众对“无现金”支付现象的关注。当动动手指,扫一扫码就能解决衣、食、住、行各类支付问题的时候,消费者、商家、主管机构是否已做好准备,迎接“无现金社会”?

支付便捷 渐成年轻人主流支付方式

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耿昕萌,已经习惯了用支付宝买单:网上购物、手机订餐、打车、骑共享单车……以前需要“钱包”和“卡包”的使用场景,现在用手机就可以取代了。

“现在大中城市无论商场还是路边摊都支持手机支付,这样既不怕带现金丢失,又少了忘带钱包的麻烦。”耿昕萌说,自己身边的年轻人基本手机不离身。

在上海从事广告策划工作的欧阳凌雪女士表示,自己经常购买余额宝、微信零钱等理财产品,既方便小额理财,同时这些理财产品还支持日常购物时使用,她认为“无现金社会”是未来的大趋势。

随着技术持续进步,移动支付正逐渐成为年轻人主流的支付方式,如今大至连锁超市,小到路边的水果摊,纷纷加入移动支付的行列。

在青海省西宁市经营小型超市的李国华,在店里醒目位置张贴了支持移动支付标志,不少年轻人进店会先询问能否用手机支付,如果不能,他们经常会表示失望,甚至扭头就走。“其他商家都有移动支付功能,自己不跟上就会损失客流,而且我只需打印一张二维码即可,成本低,操作也简单,还能避免找零和收到假币的麻烦。”李国华说。

“支付工具形式的变迁,归根到底是降低了交易成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程华说,支付工具从实物金属,到金属铸币,再到纸币、银行卡的变迁,都体现了这一规律。而目前由网上第三方支付工具、二维码支付、NFC支付等替代现金的新型支付工具,还附着了许多“支付”之外的附加功能,因此给各个主体提供了更多便利。

程华介绍,无现金支付下,所有交易可以实现留痕,有利于防止企业逃税,打击洗钱、黑幕交易等。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质量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预测能力也能得到加强。

风险集中 监管面临新挑战

尽管我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亿多,而这部分人中大多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青海省社会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一些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互联网并不普及的农村、山区等地的消费者在“无现金”面前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可能形成生活方式的“割裂”,“数字鸿沟”带来的问题不可忽视。

另一方面,一些人出于“个人隐私安全”考虑,对移动支付存有顾虑。“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要求绑定很多实名认证信息,一旦信息被窃取,有人可能利用这些个人泄露信息进行进一步诈骗或者其他犯罪。”西宁市民陈洁说,“无现金”虽然方便,却也增加了账户信息外泄的风险,并且一旦手机丢失,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

“无现金形式其实是给金融风险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浙江理工大学金融系副主任钱一鹤说,过去的风险管理制度可能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防范假币问题,在无现金情况下,假币可能不再是一个严重问题,而黑客的风险会更高。

有关专家介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电子货币可能会驱动消费者更倾向于提前消费或透支消费,这对未来中国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者负债状况都会带来深远影响。

有关专家提出,如果“无现金社会”在未来全面实现,个人将无法通过保留现金来应对负利率或通货膨胀对本金的侵蚀。

完善制度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程华介绍,2002年银联成立,这种“银联+商业银行”的形式是中国最早的无现金支付之一。之后,银行卡POS机支付的适用范围迅速扩展,大大减少了人们日常交易中的现金使用。如今第三方支付机构,基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二维码技术”推出的线下扫码支付,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收款端硬件的瓶颈。

因此,不同于丹麦等北欧国家依靠银行卡推行的无现金社会,中国消费者更多地转向了手机支付。

业内专家认为,完善的网络建设、严苛的金融制度以及高信任度的社会氛围,是欧美一些国家无现金支付被高度使用的内在原因。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亟待完善的无现金支付前提条件。

其次,个人信息安全是新技术给社会带来的新难题,这说明,在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监管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制度建设需要同步推进。未来支付行为的参与者将不再局限于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幅提升监管效率,提高监管能力和覆盖范围将是未来趋势。

第三,无现金并非消灭现金,绝对的“无现金社会”是没有意义的。移动支付只是一种支付手段,在现阶段下应与现金支付共存,为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提供了消费保障。

专家建议支付创新要考虑到人群、需求、偏好的多样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分定制。比如面向视力障碍人群、老年人群等特殊需求群体推出合适的定制化产品。

Tags:支付 现金 社会 移动 手机 风险 使用 快步 未来 监管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