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美味冬瓜盅
核心提示:广东人一年四季“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所以,想要了解岭南饮食文化必须了解广东人的汤文化。而说起汤,享誉已久的冬瓜盅就不得不提了。四川人喜欢在大热天吃麻辣火锅,但在盛夏时节的广州,许多餐馆都有配置冬瓜盅火锅,一席人围着一个大冬瓜吃饭,我每次路过都感到很奇怪:凭什么冬瓜有这么大魔力?体验后才知道,原来冬瓜盅不仅鲜甜,还是绝佳的消暑神器。上周末,我就去尝了鲜。
广东人一年四季“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所以,想要了解岭南饮食文化必须了解广东人的汤文化。而说起汤,享誉已久的冬瓜盅就不得不提了。四川人喜欢在大热天吃麻辣火锅,但在盛夏时节的广州,许多餐馆都有配置冬瓜盅火锅,一席人围着一个大冬瓜吃饭,我每次路过都感到很奇怪:凭什么冬瓜有这么大魔力?体验后才知道,原来冬瓜盅不仅鲜甜,还是绝佳的消暑神器。
上周末,我就去尝了鲜。大大的冬瓜被掏空仁,外面还有像裙边一样的雕花,立在眼前,揭开“冬瓜锅盖”,氤氲的热气夹杂着冬瓜的清甜甘香飘散开来。汤底由龙骨、排骨、红枣等养生食材熬制成,和冬瓜巧妙结合,汤水愈发清润剔透,入口甘甜鲜美。饮了头啖靓汤之后,加入走地鸡、手打肉丸、优质肥牛肉片等新鲜食材,就可以作一个火锅,像探寻宝藏一般,不停地捞着吃了。
店里的师傅告诉我,这里的单个冬瓜都有30多斤,用来作“锅底”,不仅可以将冬瓜的香气“锁”住在汤汁中,皮脆的优点还完美保持了食材的肉质鲜嫩。我们不断加水,一两个小时之后,食完鸡肉、牛肉和蔬菜,再挖边上的冬瓜肉入“锅”中,焖至绵软的冬瓜蓉充分吸收了汤和食材的浓郁精华,缠绵在舌尖,让人舍不得放下碗筷。原来,经过长时间慢慢熬,平时淡而无味的冬瓜倒成了惊艳的美味,而不油腻的吃法则不用担心会发胖,到最后,冬瓜盅被扒得只剩下薄薄的皮了。
据说,冬瓜盅源于清朝。当时,皇室每到夏令季节,都要吃些既有营养又能清凉解渴的菜肴。御厨便将大西瓜切去上盖,挖去瓜瓤,用鸡汤、鸡丁、干贝、鸭肫、精肉丁、火腿丁、冬菇丁等原料,蒸制成“西瓜盅”,皇帝十分喜好,后来随着夏令出巡,就流传各地。
到了广东,民间更愿意将西瓜换成冬瓜,加鸡汤鸡肉、瑶柱、虾仁等作为“八宝”,并用夜来香花插在冬瓜上,吃时香味扑鼻,“夜香冬瓜盅”便由此而来。只是,如今大多数的冬瓜盅就没有插夜来香那么讲究,反而由于价廉物美,会出现在平民小店里,也可进入高端餐厅。
为何冬瓜能替代西瓜?一是因为广东盛产。二是因为,冬瓜自古就是药食两用,有去火、清肺、解暑、祛湿的功能。冬瓜不含脂肪,不但可以减肥,对肾脏病、糖尿病也大有益处。这都非常契合广东人的饮食调性。没有空调的年代,长辈甚至会让小孩抱着冬瓜睡觉,会凉爽一些。
热爱喝汤、养生的广东人对冬瓜盅火锅趋之若鹜也就不难理解了。 曾俊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天津市家传古玉博物馆9月7日在鼓楼西街举办
- 织密安全责任网,中国人寿助推楼宇经济稳健发
- 健康中国“加速度”:中国人寿以保险之力织密
- 【专访】 张京宝:从"破烂王"到豆制品行业领
- 领航山海·共赴奇迹 全球首个海上智能骑行
- 中国人寿MSCI(明晟)ESG评级调升至AA
- 中国人寿刘晖:将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
- 中国人寿财务负责人袁颖:深化资负管理,提升在
- 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国人寿副总裁阮琦:转方
- 中国人寿总裁助理侯晋:未来我们有信心管理好
- 【头条报道】从病痛缠身到健康领路人:李忠红
- 【头条专访】生命守护者的自然之道——天津
- 传承发展 弘扬国粹 天津召开昆曲研究艺术
- 中国人寿中期现金分红达67.27亿元,公司累计
- 中国人寿上半年银保渠道新单保费达358.73亿
- 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
- 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国人寿公开市场权
- 中国人寿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7万亿元
- 中国人寿上半年新业务价值达285.46亿,稳居行
- 中国人寿投资资产突破7万亿元,上半年实现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