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旅游业“惨不忍睹” 经营者损失惨重
核心提示:台湾旅游业“惨不忍睹” 经营者损失惨重
由于赴台陆客大量减少,往日游人如织的阿里山如今空空如也。
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近日,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前5个月大陆赴台游客大减,赴台游客较去年减少超32万人次。业界预估,未来赴台的陆客“只会少不会多”。
观光业怨声载道
台“交通部观光局”近日公布来台旅客人数统计,去年5月蔡英文上台至今年4月,赴台陆客人数为287.4万人次,较同期大减145.6万人次。另有台湾媒体报道称,2016年赴台陆客总数约351.2万人次,比2015年减少67.2万人次。业者预估今年将下跌120万至150万人次,或许可维持在200万人次以上,明年可能就是200万人次保卫战了。
从部分景区的观光人数来看,日月潭2016年游客数为372万人次,比2015年少近80万人次。日月潭景区附近一间酒店的工作人员郑女士说:“我们以前大概接待的一半是大陆游客,但现在也就两成左右。”此外,阿里山、野柳公园等也都因陆客人潮的退却而变得空荡荡。
“已经快要活不下去了。”“蔡英文不要‘九二共识’,我们要!”面对陆客的大幅减少,台湾旅游业者表达了对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不满。
今年6月13日,台湾游览业者因不满台当局的错误政策让游览车业面临雪崩式瓦解,驾驶90辆游览车开往蔡英文办公室、台交通部门和台北车站等处表达抗议与不满,造成交通瘫痪。
去年9月12日,由岛内旅游从业者组成的“百万观光产业自救会”,发动300辆游览车、2万人展开大游行,要求台当局正视产业困境。这也是台湾观光产业界史上首次走上街头。
经营者损失惨重
“陆客团锐减,加上‘一例一休’使营运成本增加,新北市待售游览车近2000辆。全台大约待售游览车已达3000辆到4000辆,售价仅为原价1/4。”谈及陆客减少对台湾旅游业的冲击,新北市游览车公会理事长马景仲这样表示。
受冲击的不止是游览车公司和司机。台湾《经济日报》引用业内人士的分析称,今年陆客继续减少,台湾全年观光收入损失可能会达到743.3亿元(新台币,下同),对航空、饭店、游览车、旅行社、民宿等产业将造成严重冲击。
台湾观光精品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国荣表示,从去年底至今,关门歇业及整合缩小规模的购物店已经超过1/3,从大型珊瑚店、珠宝店、钟表店,到中小型的茶叶店、伴手礼店,全都躲不掉。
“以前船长的月薪最高可以到10万元,现在能赚到二三万就偷着笑了。”一名日月潭“绿湖班船”渡轮的工作人员表示,以前一到节假日,很多渡轮不仅挤满游客,而且因为班次太过频繁常常靠不了岸,只能在码头徘徊。但现在渡轮上有很多空座位,班次也减少许多。
此外,陆客赴台人数减少,也连带让两岸直航海运和空运旅客市场都持续萎缩。
今年5月,两岸之间的客运航班数为5493架次,比去年同期减少近1000架次。两岸直航海运旅客人次也较去年同期减少7%。
“新南向”于事无补
“大家会发现在西门町的量贩店,出现了很多韩国游客来采购牙膏和奶茶;在捷运(地铁)上也看到许多的穆斯林旅客按图索骥找寻餐厅。许多旅游景点比以往出现更多的东南亚旅客拿着自拍棒(自拍杆)在拍照。”不久前,蔡英文在个人脸谱上推送了这样一条消息。
面对陆客大幅减少影响台湾观光业的情况,台当局不是力求改善两岸关系,而是期望通过增加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尤其是挖掘东南亚市场来弥补原来的窟窿。从去年9月开始,为响应“新南向”政策,台湾“观光局”就不断在东南亚国家举办推广活动,推动建设穆斯林祈祷室、清真餐厅、东南亚风味餐厅,开展旅游业者的东南亚语言文化培训等。
不过,对于这样的做法,岛内业者认为不过是“杯水车薪”。依据台湾交通主管部门的最新统计,以今年5月为例,与4月份相比,虽然菲律宾、越南、泰国游客都在增长,其中越南旅客甚至增长99%,但加在一起的总数也只有5万多人次,根本补不了当月陆客减少12万多人次的大缺口。
人数补不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客消费力与陆客相差甚远。台“观光局”统计显示,这一年来东南亚旅客增加了约30万人次,以平均每人每日消费5000多元、平均停留5天来计算,这一年增加了77.3亿元的观光收入。相比之下,由于陆客停留时间更长、消费力更旺,以平均每人每日消费6925.2元、平均停留7天来计算,这一年陆客减少了145.6万人次,损失达700多亿元。两两相抵仍然损失了600多亿元。
难怪台湾网友讽刺,蔡英文“有梦最美”。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健康中国“加速度”:中国人寿以保险之力织密
- 【专访】 张京宝:从"破烂王"到豆制品行业领
- 领航山海·共赴奇迹 全球首个海上智能骑行
- 中国人寿MSCI(明晟)ESG评级调升至AA
- 中国人寿刘晖:将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
- 中国人寿财务负责人袁颖:深化资负管理,提升在
- 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国人寿副总裁阮琦:转方
- 中国人寿总裁助理侯晋:未来我们有信心管理好
- 【头条报道】从病痛缠身到健康领路人:李忠红
- 【头条专访】生命守护者的自然之道——天津
- 传承发展 弘扬国粹 天津召开昆曲研究艺术
- 中国人寿中期现金分红达67.27亿元,公司累计
- 中国人寿上半年银保渠道新单保费达358.73亿
- 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
- 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国人寿公开市场权
- 中国人寿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7万亿元
- 中国人寿上半年新业务价值达285.46亿,稳居行
- 中国人寿投资资产突破7万亿元,上半年实现总
- 中国人寿上半年总保费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 中国人寿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409.31亿元,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