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团队发现2亿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核心提示:新华社南京6月15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15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在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最新发现一枚距今2亿年的原始蜻蜓化石。这种新发现的原始蜻蜓翅展宽度达到210毫米,与成年人手掌长度类似,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第二大蜻蜓化石。据悉,此次新发现的这类原始蜻蜓属于蜻蜓总目下的原蜻蜓目,生活在距今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
新华社南京6月15日电(记者 王珏玢)记者15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在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最新发现一枚距今2亿年的原始蜻蜓化石。这种新发现的原始蜻蜓翅展宽度达到210毫米,与成年人手掌长度类似,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据悉,此次新发现的这类原始蜻蜓属于蜻蜓总目下的原蜻蜓目,生活在距今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它的单翅长101至102毫米,仅略小于此前在内蒙古发现的单翅长107.6毫米的赵氏修复蟌蜓,是我国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类化石。从形态看,它的翅膀尤为细长,翅膀上的纵脉特化,横脉非常密集,是一种新的远古蜻蜓。这种独特的翅脉系统,让科学界建立了一个新科:中国三叠蜓科。科研人员将这种新发现的原始蜻蜓命名为林氏中国三叠蜓,以纪念中国著名古昆虫学家林启彬教授。
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张海春介绍,林氏中国三叠蜓所属的原蜻蜓目支系,代表了古生代巨型蜻蜓和现代蜻蜓的形态学“链接”。从3亿多年前诞生起,蜻蜓总目昆虫总体上经历了体型由大到小的变化。目前发现个头最大的古生代“巨蜻蜓”,翅展最大达710毫米,生活在距今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是世界已知最大的昆虫。但随着大气含氧量的降低,以及翼龙、鸟类、蝙蝠等捕食动物陆续出现,灵活性欠佳的巨型蜻蜓逐渐灭绝。现生蜻蜓多数翅展在30至90毫米之间。
此项研究得到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香港大学基金资助。相关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上。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启动2025年金融教育宣
- 以寿产协同强双拥共建,用惠军服务护退役军人
- 服务升温背后的担当:中国人寿以适老化改造书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颁发金牌主持人证书
- 2025钙尔奇“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为云
-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
- 天津:热海文苑见证曲艺界温情时刻:篆刻家张羽
-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 践行“三多元一带动”,中国人寿在陕长护险试
- “寸草春晖·孝感动天”重阳节文艺汇演,银龄
- 千年玉韵绽华彩 天津古玉展掀起传统文化热
- “佳直播”携手爱奇艺打造明星感4K超高清直
- “书藏古今”之地,金融如何“港通未来”?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2025第四期会员路演
- 中国人寿:发挥主业优势,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 天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指南 不要长时间充
- 天津:你需要知道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什么是动火作业?
- 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以“百县万店惠民生”激
- 老兵俱乐部《搀扶》唱响创亮盛典 真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