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信贷机构转型 互联网难题:控制高坏账是核心
核心提示:(原标题:线下信贷机构转型互联网难题:控制高坏账是核心)本报记者陈植上海报道是继续扎根线下,还是转型线上,这个问题在维信理财总裁廖世宏脑海里盘旋了很久。直到去年,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将维信理财线下信贷模式向智能手机迁徙。“这也是必然趋势,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广阔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们线下消费信贷业务经营近10年,累计贷款额超百亿,也面临发展瓶颈,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原标题:线下信贷机构转型 互联网难题: 控制高坏账是核心)
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是继续扎根线下,还是转型线上,这个问题在维信理财总裁廖世宏脑海里盘旋了很久。
直到去年,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将维信理财线下信贷模式向智能手机迁徙。
“这也是必然趋势,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广阔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们线下消费信贷业务经营近10年,累计贷款额超百亿,也面临发展瓶颈,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廖世宏称。
然而,转型之路并不轻松。
“过去一年,我们不断增加后台技术人才,构建一个全自动、秒级审批速度的智能化金融业务操作流程,这或许是线下信贷机构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一个显著改变。”廖世宏表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维信理财的转型历程,某种程度反映出线下信贷机构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艰辛征途。
目前,包括平安普惠、证大速贷、捷越、亚联财等线下信贷机构都在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但他们面临的共同挑战,一是线下信贷机构的风控方法和模型调整不到位,难以跨越坏账风险较高的障碍;二是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令不少信贷机构对进军互联网金融望而却步。
转型三部曲
起初,廖世宏觉得业务模式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主要涉及三大转变,一是风控模型调整,即评分卡对借款人还款行为的评估参数做出相应改善;二是业务模式转型,从大额、低频的贷款生意向小额、高频的贷款服务迁徙;三是适度收缩线下门店规模,将更多资源投入智能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研发。
经历一番实践,他发现实际的转型挑战更大。
首先,客户增速远远超过预期,过去8年维信理财累计发展了约10万名客户,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月新增客户就能达到7-8万,对每个客户信用评级进行审核,势必会造成后台系统巨大的工作量,对每个客户信用评级进行审核,这无形间对智能化金融业务操作流程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风控模式的调整力度远远高于预期。举例而言,按照线下业务操作模式,风控人员会在借款人签订借款合约时通过观察举止、恳谈沟通,来判断他是否有欺诈行为,从而降低坏账风险;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风控人员根本完全看不见客户,很难把好最后一道关,自然提升欺诈风险的发生概率。
为此,廖世宏决定先开发一款用于信用卡余额代偿的产品,作为进军互联网金融的突破口。
他解释说,之所以先选择信用卡欠款代偿业务,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类客户具有稳定收入与良好还款意愿,既能降低坏账风险,又能通过他们的还款行为数据分析,不断优化风控模型。
“每个月,我们都会尝试选取不同类型的借款人群体,分析他们不同的还款行为特征,从而找出哪些类型借款人坏账风险最低,哪些看似低风险的借款人群体其实具有高坏账隐患。”他说。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尝试,若借款人群体类型的设定标准不够严谨,将会引发较高坏账率。
有了一定的数据积累,廖世宏迈出了互联网金融转型的第二步,即开发新产品将借款人群体扩展至没有信用卡的年轻大众消费者与大学生群体。
但他很快发现,按不同借款人类型研发互联网贷款产品,反而束缚了自身业务发展空间。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应最大限度融入各类在线消费场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于是,维信理财开始与中国电信翼支付、万达快线等多家互联网、电商机构开展合作,开发基于不同消费场景的在线快速信贷服务。
在他看来,将信贷服务嵌入在线消费场景,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变得生机勃勃。一方面它能配合消费者在线使用信贷服务的频率,解决传统金融服务客户粘性较差的瓶颈,另一方面它还能锁定消费用途,完善风控体系。毕竟,消费者的各种消费行为数据、社交关系数据、信用数据都有助于加强贷款坏账风险管控。
据悉,目前维信理财90%客户已经来自线上,业务占比超过60%,线上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
“相比贷款规模,我更看重客户数,只有用户样本越多,才能确保风控模型越有效。”廖世宏坦言。
探索轻资本业务模式
随着业务模式向互联网金融迁徙,维信理财面临的另一个新挑战,是如何妥善应对信托、银行结构化理财产品的资金安全兑付问题。
不同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寻找投资者募资,维信理财主要借助劣后/优先份额结构化信托产品与关联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等融资工具,从银行、信托机构获得数十亿元放贷资金。
廖世宏并不否认,部分传统金融机构会担心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贷款安全问题,尤其是风控系统只要出现一个“缺陷”,就可能引来大量黑客“入侵”,造成不少欺诈性贷款产生。
“要打消他们的顾虑,我的做法是将所有经营与风控数据拿给他们看,让他们判断风控模型是否安全可靠。”廖世宏称。在试水互联网放贷业务初期,维信理财先用旗下互联网小贷公司开展运营,积累借款人数据和经验,待到风控模型逐步成熟后,才会吸引银行、信托资金向互联网金融提供放贷资金。
目前,维信理财从信托公司或银行理财产品获得融资杠杆比率约在1:5-1:10。与此同时,维信理财也在酝酿发行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公募产品形式发行。
在他的构想中,通过资产证券化形成风险出表的资本运作模式,能够发展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轻资本业务模式——随着业务规模增长,互联网金融机构无需向以往那般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还要留存大量资产和风险在表内。
令人意外的是,轻资本业务模式也引发资本市场的好奇,因为它令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受益者,即借款人通过互联网金融降低借款利率成本,互联网金融机构能通过业务扩张收取服务费率,并生产相对低风险、稳健收益的互联网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供机构投资者配置。
“转型互联网金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维信理财必须与监管部门保持沟通,让所有业务操作变得阳光化。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头雁的远见:76周年,中国人寿以“多元”塑造保
- 天津举办新朝阳工程・2026中老年春节特别节
- 新媒体平台“如意甘肃网”让甘肃故事“声”
- 风景i亮相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勾勒商
- 赫力昂与国大药房启动“新一代骨骼健康新概
- “新朝阳工程・2026中老年春节特别节目”天
- 76载“变”与“不变”
- 赫力昂响应世界骨松日开启“全生命周期骨骼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在沪举行,中国人寿
- 赔付超4400万件!中国人寿2025年三季度寿险理
- 中国人寿:为社会包容性发展注入企业公民的温
- 《革命家庭》巡演即将启幕 曾昭娟领衔首站
- 第二届餐饮食品创新与品牌发展大会暨2025苏
- 津沽大地书写养老答卷:中国人寿细节服务丈量
- Ontimeshow 2026SS|第23季 经纬共生
- 天津市津南区消防救援支队:守正创新 护航发
- 保险护“绿”前行
- 天津市东丽区消防救援支队全力提升本域消防
- 为幸福“加码”:中国人寿深耕湖湘民生保障体
- 五揽金牛!中国人寿蝉联“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