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能否继承逝者社交账号?
核心提示:(原标题:逝者社交账号亲人能否继承?)微信钱包零钱的继承问题引起市民热议。广州日报记者莫伟浓摄当下社会,社交网络几乎成为这一代人的相册、日记本甚至“小金库”,然而,逝去亲人的社交账号还在,对于家人而言,要如何处理这个账号?有网友建议,可否为社交账号立份遗嘱?律师表示,由于社交账户等数字信息非物权法上的个人财产,能否继承尚存争议;而对于社交账户的资金余额,则可以依据法律规定予以继承。
(原标题:逝者社交账号 亲人能否继承?)

微信钱包零钱的继承问题引起市民热议。广州日报记者莫伟浓 摄
当下社会,社交网络几乎成为这一代人的相册、日记本甚至“小金库”,然而,逝去亲人的社交账号还在,对于家人而言,要如何处理这个账号?有网友建议,可否为社交账号立份遗嘱?律师表示,由于社交账户等数字信息非物权法上的个人财产,能否继承尚存争议;而对于社交账户的资金余额,则可以依据法律规定予以继承。
文/广州日报记者申卉、谭秋明 实习生刘紫琦
清明将至,又到了人们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我跟儿子商量过,要不要打开他爸爸的微信看看。”去年11月,陈姨的老伴黄伯因为心肌梗塞突然辞世,离开时才67岁。黄伯生前酷爱旅游、摄影和书法,夫妻二人去过许多国家游玩,他的朋友圈里尽是其拍摄的风景照。“想他的时候,就点开他的朋友圈看看。”看老伴的朋友圈成了陈姨寄托哀思的主要方式。
前不久,一位老朋友打电话给陈姨:“我这两天拍了些作品,想和老黄分享,微信发给他后才想起,老黄已经走了。”老友的这句话触动了陈姨的伤心处,也再次勾起她想打开老伴微信的想法。陈姨称,黄伯好不容易学会用微信,之后就成了活跃分子。
此外,有逝者家属指出,社交平台上还有一些金融功能。市民张先生就帮其已故母亲在社交平台上购买过基金,“有三四千元,了解到取出手续太繁琐,最后还是放弃了。”
有长者表示,因为老年人不怎么会用社交媒体,开始时都是子女或身边的年轻人教授。“为了不忘记登录密码,我专门记在了本子上,如果我走了,子女应该能翻到。”退休老教师陈敏玲说,今年自己才学会抢红包和派红包,但是,抢到的红包还不会提现。“现在已有好几百,将来这笔钱应该也算遗产吧!”
绝大多数受访长者认为,社交媒体上留存的图片、文字、资金,如果后辈喜欢,都可以作为遗产留给他们。但是无论长者还是年轻人,最担心的还是这个继承的手续会不会很繁琐,会不会引起一些其他的法律责任,譬如,子女知道了父母生前不欲告人的隐私之类。
社交媒体:有的删除数据 有的可变“纪念版”账号
亲友该如何处理“去世账号”?腾讯公司向记者表示,账号将依据用户协议和法律法规处理,用户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通过客服渠道和公司联系。记者查阅用户协议发现:如果用户停止使用本软件及服务或服务被终止或取消,腾讯可以从服务器上永久地删除你的数据。服务停止、终止或取消后,腾讯没有义务向你返还任何数据。
除了删除数据,也有的“死亡账号”由亲人接管。此前被称为“最美抗癌女孩”的鲁若晴于2013年9月去世,她的微博则更新到去世当天,亲友为她发布了一条感谢微博,至今仍有网友留言缅怀纪念。
此外,国外社交网站Facebook则不会自动删除死亡用户档案,而是将死亡用户账号变成“纪念版”账号,允许用户在用户资料中指定“去世后联系人”,由联系人在用户去世后管理其账号,一旦该联系人张贴最后的信息,这个账号将成为去世者的纪念地。这意味着该“死亡账号”不能再添加朋友,但人们可以在这个页面上发表悼念信息。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在去世后彻底删除自己的账号。
热议:
社交媒体的适老性仍有待完善
谈到社交媒体内容能不能作为遗产这个话题,很多老年受访者首先指出了社交媒体的适老性还不够好。趁着清明节将近,有长者建议,社交媒体应该增加缅怀功能。
“最早的时候是谈论QQ,亮的灯越来越少,走的人越来越多,是不是要增加个缅怀上坟功能。”市民曾先生即将从公务员岗位上退休,几年前他就开始留意这个话题了,后来微博、微信相继火热起来,他说:“我们这个年纪,已经有些同学、朋友 先走一步 了,大家自然就关注到这个话题。”
对于曾先生的建议,有不少长者拍手称赞。“有些好友在外地、外国过身了,我们只能互相缅怀一下,如果有这个功能,大家在群里可以有个仪式,更加隆重。”68岁的长者义工谢芬芳说。
也有网友提出,“死亡账号”并不仅仅是纪念问题,毕竟社交账号与生活息息相关,当中有相册、日记,甚至还涉及财务问题。
因此,社交媒体的权限对于财务以及个人问题都变得越来越重要。有网友就提出,人们可以为社交账号立下遗嘱,或者在去世前把所有社交网络账号都注销。“不然去世10年后,突然弹出一条好友生日提醒,简直毛骨悚然。”网友“懒死在燕园的金木研”说。
律师:
社交账户能否继承存在争议
广东正大联合律师事务所许瀚律师表示,为社交账户立遗嘱的可行性建立在社交账户能否作为遗产继承的基础上,对此应区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社交账户、密码等数字信息能否作为遗产;第二个层面是社交账户的资金余额能否作为遗产。
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账户等数字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而非物权法上的个人财产,为此,对于社交账户等数字信息能否继承尚存争议,需要国家出台法律予以明确。
其次,社交账户的资金余额属于“客户备付金”,是客户的私人财产,可依据法律的规定予以继承。但是,继承人不知道被继承人的社交账户、账号及密码,而社交平台又拒不配合提供相关的信息的,对于这部分财产的继承难以操作。
为此,许瀚律师提醒市民,要养成备份网络信息的习惯,同时亦可以将社交账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写入实体的遗嘱当中,以确保社交账户余额等网络财产的安全。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三季报发布,中国人寿总保费规模创历史同期新
- 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超1678亿元
- 递交亮眼成绩单!中国人寿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
- 资负统筹,多元发展,中国人寿前三季度新业务价
- 新朝阳工程·2026中老年春节特别节目"天津
- 荡气回肠夕阳歌 酣畅淋漓晚霞曲大型文艺汇
- 普惠金融“国寿实践”亮相2025中国品牌论坛
- 津韵暖夕阳 情满康泰园 天津中华文化养老艺
- 天津电商城多元业态协同发展 金秋消费季交
- 亨斯迈亮相中国国际石化大会:以创新与绿色实
- 中国人寿寿险漠河北极村营销服务部开业!把“
- 守护民生璀璨,他们让微光汇聚成星河
- 天津铁路运输法院举办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
- 依法护文脉 藏珍启新程— 第二十一届全国民
- 理赔无纸化率99.81%!看中国人寿在安徽如何用
- 头雁的远见:76周年,中国人寿以“多元”塑造保
- 天津举办新朝阳工程・2026中老年春节特别节
- 新媒体平台“如意甘肃网”让甘肃故事“声”
- 风景i亮相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勾勒商
- 赫力昂与国大药房启动“新一代骨骼健康新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