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探明试管婴儿性别失衡的生理机制
核心提示:新华社华盛顿3月7日电(记者林小春)试管婴儿技术为许多不孕不育夫妇带来福音,但利用这种技术诞生的婴儿中男孩多于女孩的问题也引起高度关注。中国研究人员从一项小鼠实验中发现,这个问题可能与X染色体失活机制被削弱有关。这项研究结果7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新华社华盛顿3月7日电(记者林小春)试管婴儿技术为许多不孕不育夫妇带来福音,但利用这种技术诞生的婴儿中男孩多于女孩的问题也引起高度关注。中国研究人员从一项小鼠实验中发现,这个问题可能与X染色体失活机制被削弱有关。
这项研究结果7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负责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田见晖告诉新华社记者,自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以来,体外受精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人类不育问题,目前已有540万例试管婴儿出生,并且以每年35万例的速度增长。随着试管婴儿这一群体越来越大,性别失衡问题也会越来越凸显。但是,其具体成因及如何预防仍没有明确的思路。
2011年,田见晖等人发现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培育的小鼠也存在性别失衡问题。进一步研究显示,体外受精胚胎存在X染色体失活不足问题,他们推断这可能是导致性别失衡的主要原因。
田见晖解释说,X染色体失活是雌性胚胎在早期发育中经历的表观修饰事件。如果这一机制被削弱,会导致雌性胚胎发育异常,进而导致性别失衡。
经过一系列研究,他们发现,X染色体失活机制与两个基因Xist和Rnf12有关。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性补偿实验,研究人员成功将体外受精小鼠出生时的雄性比例由57.17%校正到51.92%,接近正常范围。
田见晖说:“我们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的内在机制,并且通过针对性地调整体外受精的培养体系,解决了体外受精性别失衡问题。”
田见晖表示,体外受精技术还存在流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等风险,他们的研究也为揭示这些问题的分子机制并进行预防提供了重要指引。
此前,猪牛等动物研究反复证实体外受精存在性别失衡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人类试管婴儿也存在这一问题。比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项调查显示试管婴儿的男女比例为1.17:1,英国一项调查显示的比例为1.28:1。性别失衡一方面意味着胚胎发育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会对社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在沪举行,中国人寿
- 赔付超4400万件!中国人寿2025年三季度寿险理
- 中国人寿:为社会包容性发展注入企业公民的温
- 《革命家庭》巡演即将启幕 曾昭娟领衔首站
- 第二届餐饮食品创新与品牌发展大会暨2025苏
- 津沽大地书写养老答卷:中国人寿细节服务丈量
- Ontimeshow 2026SS|第23季 经纬共生
- 天津市津南区消防救援支队:守正创新 护航发
- 保险护“绿”前行
- 天津市东丽区消防救援支队全力提升本域消防
- 为幸福“加码”:中国人寿深耕湖湘民生保障体
- 五揽金牛!中国人寿蝉联“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 天津:2025国庆节日期间警惕“小火亡人”
- 天津:2025国庆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一点火星可毁楼
- 天津:动火作业“十不干” 向违规动火作业说
- 天津:动火作业八严禁 规范作业保安全
- 天津:2025国庆期间严防酒店民宿“冒火”
- 天津:“双节”期间 消防安全夜查聚焦重点场
- 天津:“火焰蓝”坚守一线 点亮节日“平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