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快讯 生活

新媒体平台“如意甘肃网”让甘肃故事“声”入人心

2025年10月21日 13:35

在陇原大地的数字化传播领域,一支深耕本土的新型媒体力量正崭露头角。近日,记者探访了立足甘肃全域的新媒体平台“如意甘肃网”(www.ruyigansu.com),发现这个以“报道甘肃、宣传甘肃”为使命的平台,通过独特的基层信息网络建设,正在成为讲述甘肃故事的重要窗口。

基层信息网覆盖全省

“上个月我们报道的会宁山区饮水工程竣工消息,从通讯员发稿到全网推送只用了2小时。”如意甘肃网总编辑王建军向记者介绍,该平台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的通讯员网络,在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等重点区域还设立了特约记者站。

这个基层网络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今年前三季度,平台共发布基层报道3800余篇,其中“乡村振兴第一线”专栏报道的临夏州菌菇种植基地、平凉红牛产业链等题材,因内容鲜活、数据详实,被多家中央媒体转载。

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在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研究员张敏告诉记者:“我们最新的敦煌壁画数字化保护成果,就是通过如意甘肃网率先向公众展示的。”该平台推出的“数字敦煌”系列报道,采用VR全景技术,让观众在线欣赏莫高窟精美壁画,单期浏览量突破百万人次。

除了传统文化,平台还重点关注非遗传承。省级非遗继承人马文俊的羊皮筏子制作技艺,经平台报道后引发了年轻群体的广泛关注。“报道刊发后,工作室接到了二十多个研学团队的预约。”马文俊说。

乡村振兴的见证者

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种植大户马世雄的田间来了位特殊客人——如意甘肃网的基层通讯员陈晓雯。她用三天时间跟踪记录了从播种到仓储的全过程,制作的《定西马铃薯的现代化之路》专题报道,生动展现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成果。

“这样的基层故事我们每周都能收到数十篇。”平台三农频道主编李伟表示,他们特别注重报道的连续性,会对重点乡村振兴项目进行持续跟踪。此前对天水花牛苹果产业的系列报道,就跟进了整整一个生长周期。

民生服务彰显温度

“感谢平台的报道,我们小区的供暖问题终于解决了。”兰州市民张女士所说的,是平台“民生直通车”栏目的一个典型案例。该栏目联合相关部门,已推动解决了127件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除了问题反馈,平台还致力于提供实用服务。近期推出的“甘肃文旅地图”小程序,整合了全省300多个景点的实时客流、天气和交通信息,上线一个月用户量即突破50万。

展望未来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如意甘肃网(https://www.ruyigansu.com/)正在探索更丰富的传播形式。据透露,平台计划在明年推出多语种频道,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内容生产。

“我们要做的是让甘肃故事传得更远、更响。”王建军表示,平台将继续深耕基层,用更优质的内容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甘肃新形象。

这个诞生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新媒体平台,正以其独特的基层视角和专业的传播能力,成为甘肃对外宣传矩阵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文章来源:https://www.headnews.cn/2025/1021/7886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