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快讯 文化

马苏彬:儒家智慧是中国酒文化的灵魂和根本!

2019年04月29日 15:43

酒中有故事,杯中显情怀。究竟是人的需求延续了中国酒的传承?还是甘冽绵柔醇厚劲爽的酒性支撑着人的精神追求?近日,记者采访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019年度酒文化重磅力作——《酒人说酒》一书作者马苏彬老师时,他表示:儒家智慧是中国酒文化的灵魂和根本。

自古以来,酒和酒文化一直在被推崇和被诟病的夹持中呈现“摇摆型”发展态势。历朝历代无不对酒做出过各种各样的或肯定或否定或又褒又贬的形形色色的“酒政国策”。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刘彻首创酒榷专卖制、到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掌握葡萄酒酿造技艺”的唐太宗,再到“从西方引进蒸馏酒酿造技术”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国酒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变迁中委蛇前行,历经雾霭风雨彩虹霓萳 ……。如果说酒味厚重无穷,那一定是秉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而在马苏彬老师眼里,这种文化承载,骨子里最深邃最根深蒂固的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发力。

有着“元圣和儒学先驱”之称的西周开创者之一周公旦在其名著也是中华酒文化第一经《酒诰》中说:“‘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在此周公将酒比喻成了和天道王命一样的圣物,是具有主宰万物的“神力”之品。在儒圣孔子眼里,酒则成了“唯酒无量不及乱”的代名词。孔子 告诉天下民众,酒对人的积极意义很大,但是要把握好喝酒的分寸,不至于喝多喝醉而生出乱子。而孔子本人不仅喜美食也好美酒,“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爱好美食的印证,也可以让我们猜想酒在孔子日常饮食中的角色,一个爱好美食如此讲究的人,没有酒的作陪恐怕是不妥当的吧?!东汉经学家马融和其弟子郑玄,一个是“前设沙帐后列女音,酒乐不拘的经学尊师”,一个是用经学观点注解《礼记·乡饮酒义》的儒家智者。而关于马融郑玄与酒的故事,在《酒谱·内篇上·温克五》中记载道:“马季长(马融)以英儒著名,玄(郑玄)往从参考异同,时与卢子干(卢植)相善。在门下七年,以母老归养。玄饯之,会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度玄所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这段话的意思是,以英儒著称于世的大儒马融在他的得意门生郑玄辞归之时,召集三百名弟子大设家宴为其饯行,郑玄豪饮了三百杯,言行举止依然有礼有节。用三百人的儒家礼乐来对酒宴进行渲染陪衬,也是堪称儒家故事中的典范之作了。

当记者请教古往今来儒家智慧如何借助中国酒文化体现“仁义礼智信”等人的日常行为观点时,马苏彬老师表示,除了帝王酒政和贤者酒道皆以儒家之法为其治国治学的宗旨外,日常酒文化行为中的诸多方面,无一不是彰显儒家智慧的经典体现,无一不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践行先驱。比如曹操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仁者高智及岳飞的“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迈之气,将“仁”字演绎的大气凛凛风骨傲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和“阮籍大醉旬月不醒”无疑是“以酒为智”的最高智慧运用;关云长的“温酒斩华雄”和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及鲁智深的“醉打镇关西”一直是英雄侠客的“狭义”展现。在情怀抒发上,刘伶的《酒德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以酒为情,以酒为怀,将人生的悲欢离愁喜乐哀伤表现的淋漓尽致声色鲜活。而古人祭拜天地、今人祭祀先祖,都是“以酒为祭以酒为礼”,这等“大礼”一定非酒而不能无酒则不礼。特别是酒文化在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价值。像婚丧嫁娶、聚会团圆、总结表彰甚至走亲访友、情侣约会、独享品茗等等,都是酒的舞台酒的主角。而这,恰恰是儒家智慧对中国酒文化的最大贡献。“换句话说,无酒则智慧不在情怀不显”马苏彬老师补充道。

作为国家级葡萄酒品酒师和国家级白酒品酒师的马苏彬老师,还是一位长期热衷中国儒家文化尤其是北宋理宗张载关学思想的研究者和推广者。他不仅尊崇张载道济天下的“四为思想”,更是崇尚经世致用学古力行的儒家修为。他将张载天道论思想体系中的“一物两体和人性二元论”的思想观与中国酒文化理念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 其酒文化著作《酒人说酒》一书的核心观点:以敬畏之心品饮中国美酒,洗涤欲望,净化灵魂。

在《酒人说酒》的封面处,马苏彬老师这样写道:“酒,不喝无趣,多喝有害,适者受益。在美酒中把握自己,做一个快乐而清醒的酒人。”这样的儒家智慧之言,又何尝不是中国酒文化的灵魂和根本所在?!

文章来源:https://www.headnews.cn/2019/0429/7658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