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收藏:老物件揭开尘封的记忆
核心提示:头条新闻讯 (李兆祥 摄影报道) 3月17日,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承载记忆的老物件,帮你回忆青春年华时刻。
头条新闻讯 (李兆祥 摄影报道) 3月17日,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承载记忆的老物件,帮你回忆青春年华时刻。我们走进范先生的老物件收藏室内参观欣赏,近万件老物件分门别类有序摆放,这些承载着几辈人记忆的老物件,带你仿佛走进孩童时代。
老物件包括桌椅、柜子、老式铁皮热水壶、风扇、钱币、自行车、老式缝纫机等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物件;旧报纸、老票证、老结婚证、老毕业证、老奖状等纸质物件;旧电子产品,包括半导体收音机、卡带录音机、打字机、老式随身听、黑白电视机、老款手机、照相机、唱片机;小人书、玩具、糖果包装纸、烟酒等应有尽有。
范先生一边介绍,一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保存完好的唱片机,一边回忆着过去的情景。唱片机经过短暂预热后,播放出动听的音乐。他说: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听歌工具是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里面的音乐节目,唱片机是稀罕物件,谁家要是有一台,左邻右舍都会去蹭听。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收音机这些家电是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如今,互联网、手机移动设备层出不穷,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内容也更加丰富,他感叹改革开放,自己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像录音机之类的家电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正因为这些家电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通信和娱乐方式。回望过去,这些老物件也是成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最珍贵的回忆。
每一段流逝的光阴,都有一个个难忘的故事,过去的记忆易随时间消逝。但一张照片、一枚奖章、一本证书等等,这些老物件满载着您成长路上的的红色记忆,承载着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却的“初心”,帮我们记住流走的岁月。
如今,掏出手机就能看时间,钟表与市民已渐行渐远。在生活类老物件中,笔者看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这是那时每个家庭都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还有手摇电话机、大哥大等,如今看来古朴落后的产品,在当时却是身份的象征。红色收藏类有毛主席像章、语录,还有一些革命宣传画。这些曾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物件,如今只能在博物馆见到了。《血染的情谊》《金光大道》《列宁的故事》等这些熟悉的连环画和小人书,曾经是那个年代孩子们的课外读物。
20世纪50年代后期,粮票、布票等商品票据出现,涵盖了人们的吃、穿、用。那时候,人们想买一些短缺商品,不仅要攒钱,还要凑够必需的票证。像一些贵重物品,如电器、自行车、手表等是一票难求。
欢迎参观欣赏和义捐老物件。联系电话:23309288、23329266
责任编辑:lzx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南台村:“大喇叭”传出保险“好声音”
- 一零一企业家俱乐部举行入会仪式:资源聚合
- "多拉快省好"全能战士,风景T7破解场景化物流
- “佳直播”携手海川星辰,打造明星感团播新体
- “跃动未来”计划启航,中国人寿深度赋能体育
- 福田风景T7上市:重塑微卡市场格局
- 退役军人齐聚一堂迎八一 重温军旅荣光续写
- 中国人寿第十九届客户节圆满收官:一场穿越“
- 【头条专访】 悬疑剧《雨夜惊魂》实力派演
- 穿越时空的颜料罐:“国寿小画家”十五周年艺
- 2025首届数字经济赋能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
- 22.3亿阅读!中国人寿神兽盲盒获评年度传播标
- 琴弦上的家国情怀:宋禹霏古筝师生音乐会奏响
- 中国人寿受邀参加央视财经“7.8”主题对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召开学习贯彻金融系统党的
- 四川金川县开展“天府同心·温暖同行”儿童
- 四川金川县:花椒丰收采摘忙 干群合力保丰收
- 银发关怀、金融科普、公益服务……N种方式
- 中国人寿“五位一体”帮扶模式助力大六号镇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 以全链条服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