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收藏:老物件揭开尘封的记忆
核心提示:头条新闻讯 (李兆祥 摄影报道) 3月17日,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承载记忆的老物件,帮你回忆青春年华时刻。
头条新闻讯 (李兆祥 摄影报道) 3月17日,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承载记忆的老物件,帮你回忆青春年华时刻。我们走进范先生的老物件收藏室内参观欣赏,近万件老物件分门别类有序摆放,这些承载着几辈人记忆的老物件,带你仿佛走进孩童时代。
老物件包括桌椅、柜子、老式铁皮热水壶、风扇、钱币、自行车、老式缝纫机等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物件;旧报纸、老票证、老结婚证、老毕业证、老奖状等纸质物件;旧电子产品,包括半导体收音机、卡带录音机、打字机、老式随身听、黑白电视机、老款手机、照相机、唱片机;小人书、玩具、糖果包装纸、烟酒等应有尽有。
范先生一边介绍,一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保存完好的唱片机,一边回忆着过去的情景。唱片机经过短暂预热后,播放出动听的音乐。他说: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听歌工具是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里面的音乐节目,唱片机是稀罕物件,谁家要是有一台,左邻右舍都会去蹭听。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收音机这些家电是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如今,互联网、手机移动设备层出不穷,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内容也更加丰富,他感叹改革开放,自己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像录音机之类的家电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正因为这些家电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通信和娱乐方式。回望过去,这些老物件也是成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最珍贵的回忆。
每一段流逝的光阴,都有一个个难忘的故事,过去的记忆易随时间消逝。但一张照片、一枚奖章、一本证书等等,这些老物件满载着您成长路上的的红色记忆,承载着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却的“初心”,帮我们记住流走的岁月。
如今,掏出手机就能看时间,钟表与市民已渐行渐远。在生活类老物件中,笔者看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这是那时每个家庭都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还有手摇电话机、大哥大等,如今看来古朴落后的产品,在当时却是身份的象征。红色收藏类有毛主席像章、语录,还有一些革命宣传画。这些曾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物件,如今只能在博物馆见到了。《血染的情谊》《金光大道》《列宁的故事》等这些熟悉的连环画和小人书,曾经是那个年代孩子们的课外读物。
20世纪50年代后期,粮票、布票等商品票据出现,涵盖了人们的吃、穿、用。那时候,人们想买一些短缺商品,不仅要攒钱,还要凑够必需的票证。像一些贵重物品,如电器、自行车、手表等是一票难求。
欢迎参观欣赏和义捐老物件。联系电话:23309288、23329266
责任编辑:lzx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服务升温背后的担当:中国人寿以适老化改造书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颁发金牌主持人证书
- 2025钙尔奇“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为云
-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
- 天津:热海文苑见证曲艺界温情时刻:篆刻家张羽
-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 践行“三多元一带动”,中国人寿在陕长护险试
- “寸草春晖·孝感动天”重阳节文艺汇演,银龄
- 千年玉韵绽华彩 天津古玉展掀起传统文化热
- “佳直播”携手爱奇艺打造明星感4K超高清直
- “书藏古今”之地,金融如何“港通未来”?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2025第四期会员路演
- 中国人寿:发挥主业优势,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 天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指南 不要长时间充
- 天津:你需要知道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什么是动火作业?
- 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以“百县万店惠民生”激
- 老兵俱乐部《搀扶》唱响创亮盛典 真情演绎
- 天津:动火作业“十不干” 安全永远第一位
- 天津:安全生产不容忽视 动火作业安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