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探索志愿服务“山科品牌”的秘密
核心提示: 有这样一组数字: 2008年,北京奥运会,3000名志愿者来自这里; 2009年,60周年国庆,306名志愿者来自这里; 2009年,第11届全运会,75名志愿者来自这里; 2010年,上海世博会。
有这样一组数字:
2008年,北京奥运会,3000名志愿者来自这里;
2009年,60周年国庆,306名志愿者来自这里;
2009年,第11届全运会,75名志愿者来自这里;
2010年,上海世博会,156名志愿者来自这里;
2010年,世界武博会,200名志愿者来自这里;
2010-2018,每年的国际风筝节、国际蔬菜博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鲁台经贸洽谈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近4000余名志愿者来自这里……
天津在线讯:5月29日,2019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山东教育采风团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探索志愿服务山科品牌背后的秘密。
成立: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
“2006年,学院提出‘每周义工一小时’倡议,倡导志愿服务从帮助身边人做起,主动帮助与关爱身边的同学,做好身边事、温暖身边人、传递爱心。班级建立‘义工档案’,义工活动开始在学院全面推开。”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文利介绍了学校“志愿服务”的由来,“如今,志愿服务已逐渐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为提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学院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素质养成”、“价值塑造”的重要内容,学生每学年志愿服务时长要达到100小时。2012年,学院创新性地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学分制管理,达到服务时长的学生每学年得2学分,三年共计6学分,学院志愿服务广度进一步提升。
“学院还探索建立了‘12610’志愿服务机制,”学生处副处长王芳伟说。“12610”志愿服务机制即:明确1个志愿服务规范化流程,建立2种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制定6项志愿服务制度,提出10条志愿服务站(队)标准。“用志愿服务制度打通志愿服务常态化‘最后一公里’。”
历经15年发展壮大,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形成了院青协统筹,系青协、志愿服务类社团、直属志愿服务队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典型引领,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的志愿服务体系,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服务于社会。
提升:对接社会 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
2011年,在“每周义工一小时”的基础上,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组建了“山科义工”团队,主动与社会志愿者组织对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山科义工”品牌。
“学校还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特点成立了二十余个志愿服务分队,我在‘水滴支教’,每年会和其他志愿者走进中小学还有留守儿童家中,和他们一起联谊。”学院水滴支教志愿服务团队的2017级卓越班李彬说。据统计,近几年,“山科义工”开展有效志愿服务活动达300余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在潍坊市及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几年,学院与驻地潍坊市紧密对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志愿服务工作格局,2018年,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落户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学院志愿服务实现“全市布局、市-校联动”模式。“学院将开展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环境维护、治安维稳、宣传教育、文体娱乐、一线服务七大类志愿服务活动,由潍坊市面向全市公布‘项目点菜单’,全市组织村居自主采单,将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的深度”。
成果:学生、学院双提升
“2016年,学院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并建立网上电子档案,现有注册志愿者8289人,年均服务时间近50万小时,服务群众29万余人次,志愿服务在学院深入人心,‘人人争当志愿者’成为校园一景。”学院院长刘桂玉说。
得益于学院“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和“大爱、大德”精神的培养,近几年,学院优质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涌现,先后获国家级优质服务项目1个、省级优质服务项目7个。“志愿服务有力的推动了学院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学院“绿色动力志愿服务分队”的一员,汽车工程系2017级学生张开轶每年都会跟随团队深入农村,为农民免费检修农机具,服务农耕生产活动。“目前经我们检修的农机具已经有150多台。事情虽小,经手的工具也不是高大上的前沿科技,但是通过这些活动,我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在乡亲们的笑意中实现了自我价值,获得了满足感、自豪感”。
通过实地志愿活动,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近几年,两名同学获得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荣誉称号。在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中,学院毕业生“敬业爱岗,甘于奉献”和“刻苦钻研,技术创新”的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学院将积极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发挥院校志愿服务的排头兵作用,厚植志愿服务精神,强化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着力培养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学院院长刘桂玉对学院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南台村:“大喇叭”传出保险“好声音”
- 一零一企业家俱乐部举行入会仪式:资源聚合
- "多拉快省好"全能战士,风景T7破解场景化物流
- “佳直播”携手海川星辰,打造明星感团播新体
- “跃动未来”计划启航,中国人寿深度赋能体育
- 福田风景T7上市:重塑微卡市场格局
- 退役军人齐聚一堂迎八一 重温军旅荣光续写
- 中国人寿第十九届客户节圆满收官:一场穿越“
- 【头条专访】 悬疑剧《雨夜惊魂》实力派演
- 穿越时空的颜料罐:“国寿小画家”十五周年艺
- 2025首届数字经济赋能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
- 22.3亿阅读!中国人寿神兽盲盒获评年度传播标
- 琴弦上的家国情怀:宋禹霏古筝师生音乐会奏响
- 中国人寿受邀参加央视财经“7.8”主题对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召开学习贯彻金融系统党的
- 四川金川县开展“天府同心·温暖同行”儿童
- 四川金川县:花椒丰收采摘忙 干群合力保丰收
- 银发关怀、金融科普、公益服务……N种方式
- 中国人寿“五位一体”帮扶模式助力大六号镇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 以全链条服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