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蔬菜认证链条追踪:普通蔬菜花钱贴牌价格涨10倍
核心提示:新华社济南8月10日电题:普通蔬菜花点钱贴牌价格就涨10倍?——健康蔬菜认证链条追踪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邵琨、张志龙、王阳目前,在很多城市的大型超市中,除了普通散装蔬菜,往往都有品牌蔬菜的销售专区。与普通蔬菜大量堆放销售不同,这些蔬菜多以2个洋葱、3根黄瓜、4个辣椒等的小包装为主,且贴有“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标签。贴牌蔬菜的价格比普通蔬菜价格高数倍,其中有机蔬菜的价格更高达10倍左右。
新华社济南8月10日电 题:普通蔬菜花点钱贴牌价格就涨10倍?——健康蔬菜认证链条追踪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邵琨、张志龙、王阳
目前,在很多城市的大型超市中,除了普通散装蔬菜,往往都有品牌蔬菜的销售专区。与普通蔬菜大量堆放销售不同,这些蔬菜多以2个洋葱、3根黄瓜、4个辣椒等的小包装为主,且贴有“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标签。
贴牌蔬菜的价格比普通蔬菜价格高数倍,其中有机蔬菜的价格更高达10倍左右。但是,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些蔬菜中的“贵族”有的名不符实,其实就是普通蔬菜,其中有机蔬菜的合格率甚至不到一成。
健康蔬菜价格虽高,但农户和企业利润并不高
7月30日,记者在济南市山水大润发超市看到,普通散装西红柿售价每斤1.99元,贴了“绿色”标签的某品牌西红柿每斤售价14.8元;散装黄瓜每斤2.3元,带着品牌和“绿色”标签的每斤售价6.8元。而在电商平台上,某品牌有机西红柿网络销售价每斤25元,价格是普通西红柿的10多倍。
超市卖的绿色、有机蔬菜价格虽高,但菜农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
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戴楼村是蔬菜种植集中区,菜农刘冠军曾给某品牌绿色蔬菜供过货。他说,绿色蔬菜对农药残留标准、质量要求很高,每批都要抽检。为满足供货要求,得做防虫网、用生物农药,花费时间增加很多。算下来,每亩黄瓜成本要增加500多元,产量却低1000斤左右。
经营高端蔬菜的企业也感到获利不大。
优渥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慈润宇说,为经营有机蔬菜,公司对拿来的土地在前3年什么都没种,而是把豆粕埋下去,慢慢把地“养起来”,以达到有机的土壤标准要求。“从开始做有机蔬菜到现在已经6年了,每年都在亏损,我们作好了亏损8年的准备。”
山东燎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爱红说,以绿色黄瓜为例,为了让菜农有积极性,公司收购价比市场价每斤高2毛钱,再加上分拣、贴牌、包膜、损耗等,每斤成本至少增加1元。此外,还有企业员工工资、物流运输、超市导购员工资等费用。
寿光菜农之家联合社理事长朱在军说,在超市这个环节,销售成本一下子提高了。一些超市的进门抽成费高达20%,而且按品类收入场费,结算时间长达半个多月。
“绿色蔬菜的销量仅是普通蔬菜的十分之一左右。蔬菜卖不了就烂,按价格计算,回款率能超过70%就已经很好了。”李爱红说。
李爱红说:“不用农药、化肥,人力成本大大提高。真正的有机蔬菜,价格为普通蔬菜的数倍甚至10倍才能保本。”
除了成本和市场问题,最让绿色蔬菜经营者苦恼的,是这个高端蔬菜市场中鱼龙混杂,假冒丛生。一些商家用普通菜仿冒绿色、有机菜,导致大量以次充好的产品进入市场,甚至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一位绿色蔬菜经销商说,有些生产普通蔬菜的公司并没有进行认证,但也模仿绿色蔬菜的包装,外观非常相似。“我们卖多少钱他们也卖多少钱,消费者误以为都是一样的。”他说。
山东邹平县君晖农场负责人崔大有经营有机农业8年,曾和济南、淄博等地的知名酒店、饭店合作。“他们用了几次有机菜,觉得确实好,但觉得成本高后边就不用了,可继续冒充我们的品牌。”崔大有说,他在外地也曾看到打着其企业旗号的蔬菜在销售,但一看并非是他们生产的。
仿冒时有发生,证书花钱就能办
据了解,无公害、绿色、有机三种蔬菜的标准不同。无公害是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绿色是从无公害向有机发展的一种过渡产品;有机的标准要求最高,不仅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等,还对土壤、水质等周边种植环境有严格要求,被认为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几乎成为健康的代名词。
虽然价格较高,但是,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高端健康蔬菜越来越受到百姓欢迎。
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自1990年启动绿色食品工程以来,目前,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已超过1万家,产品接近2.5万个,基地面积近2亿亩,部分产品已占主要农产品总量的5%至8%。自2003年农业系统有机农产品认证启动以来,全国认证企业接近1000家,产品接近4000个,且数量还在增加。
那么,贴着各种认证标签的蔬菜是否货真价实?
多位从事蔬菜生产经营的企业负责人说,市场上真正达到有机标准的蔬菜,能有一成就不错了。“证书代办都商业化运作了,花钱就能办。”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有机证书的认证机构有中绿华夏、五洲等多家。网上一些代理公司称,可以代办这些机构的证书,办理周期为两个月到半年不等。
记者联系到一家代理公司。业务员称,办理中绿华夏的有机认证需2.6万元,其他的1.8万元。当被问到“用化肥、农药会不会无法通过审核”时,这名业务人员称,“检查的时候现场不要有这些东西,产品检测不出问题就可以了”。
记者调查发现,产品检测环节也有空隙可钻。根据办证流程,现场审核完后,检查员会现场开具农残、重金属等项目检测。然后再由被检验人自己把样品邮寄到北京的一家实验室检测,缴纳检测费。
业务员提醒说,因为是自行送检,所以尽量挑选没问题的产品邮寄到检测中心,一般都能顺利通过。中绿华夏的认证比较难通过,如果生产的蔬菜是比较频繁使用农药化肥的话,可以进行其他单位的认证。
按照相关规定,有机蔬菜的种植基地周边不能有垃圾场、化工厂等污染源。但这名业务人员说,在村里种植的一般都可以,距离多远没有明确要求,最低要求是“看不见”,其他的都可以操作。
多名蔬菜生产商说,即使有了有机证书,产品也很难真正达到有机的品质。按照标准,用一次化肥农药就不能称为是有机。但是,技术人员不可能天天盯着合作社和农户,检验人员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在大棚里蹲守。“质量主要靠生产企业和农户自律。”一位生产商说。
提升绿色认证公信力,建立企业可追溯体系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将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何解决普通蔬菜冒充绿色、有机等高端蔬菜销售的现象?农业专家表示,认证机构设置门槛较低、认证行为缺乏监管等原因,导致一些认证机构不专业、不负责。认证审批后,限于人员和精力等原因,证后监督也不到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说,目前,国内各种食品认证主要是基地认证而非产品认证,认证行业发育畸形。蔬菜的交易数量大、频次多,而生产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小,监管起来困难很大。
专家提出以下建议:公开认证企业的信息,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提高认证企业资质门槛,建立专业化队伍;在认证过程中引入第三方监督。
农业部总畜牧师马爱国曾公开表示,要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抽检纳入各地例行监测、执法抽查、风险评估监测范围。坚决打击标志侵权、假冒以及不规范用标等现象和行为。据悉,2016年,我国共取消了110个绿色食品产品的标志使用权。
朱在军说:“企业要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就要建立生产、品牌维护、销售全程可追溯的封闭体系。”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建议,管理部门对生产基地应加强在线监控,减少贴牌假冒。此外,要加大蔬菜的检测力度,并把结果向消费者公开。
实际上,仅从外观和口感方面,一般消费者很难区别蔬菜到底是普通还是绿色、有机的。李爱红提醒,购买蔬菜时不要只看外观包装,还要仔细看标签上的内容,一些卖高价但并没有“绿色”“有机”标识的,肯定是仿冒的高端蔬菜。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守护民生璀璨,他们让微光汇聚成星河
- 天津铁路运输法院举办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
- 依法护文脉 藏珍启新程— 第二十一届全国民
- 理赔无纸化率99.81%!看中国人寿在安徽如何用
- 头雁的远见:76周年,中国人寿以“多元”塑造保
- 天津举办新朝阳工程・2026中老年春节特别节
- 新媒体平台“如意甘肃网”让甘肃故事“声”
- 风景i亮相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勾勒商
- 赫力昂与国大药房启动“新一代骨骼健康新概
- “新朝阳工程・2026中老年春节特别节目”天
- 76载“变”与“不变”
- 赫力昂响应世界骨松日开启“全生命周期骨骼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在沪举行,中国人寿
- 赔付超4400万件!中国人寿2025年三季度寿险理
- 中国人寿:为社会包容性发展注入企业公民的温
- 《革命家庭》巡演即将启幕 曾昭娟领衔首站
- 第二届餐饮食品创新与品牌发展大会暨2025苏
- 津沽大地书写养老答卷:中国人寿细节服务丈量
- Ontimeshow 2026SS|第23季 经纬共生
- 天津市津南区消防救援支队:守正创新 护航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