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研究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局部存在“糊状层”
核心提示:新华社合肥8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温联星教授研究组,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在局部区域存在“糊状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该研究组博士生田冬冬为论文第一作者。磁场来自于地核,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状态是理解地球磁场起源的关键。
新华社合肥8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温联星教授研究组,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在局部区域存在“糊状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该研究组博士生田冬冬为论文第一作者。
磁场来自于地核,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状态是理解地球磁场起源的关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科学家就预言地球内核边界附近可能包含三个区域:以纯液态形式存在的地球外核,以纯固态形式存在的地球内核和以固液态共存形式存在的中间区域——糊状层。糊状层的存在对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过程具有揭示性意义,但科学界一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
近期,温联星教授研究组通过分析日本高感度地震台网Hi-net记录到的从地球内核边界反射的地震波的走时和波形,发现在鄂霍次克海西南部下方的地球内核边界存在一个厚度约为4到8公里的糊状层,而与该区域临近的其它地球内核边界则呈现出尖锐的界面,并无糊状层存在。
该研究结果为内核边界糊状层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还表明糊状层仅存在于地球内核局部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地磁场驱动力随区域变化,地球外核成分接近铁和轻元素的共晶组成物的成分,因而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无糊状层的尖锐内核界面;而在局部地区,地球外核偏离铁和轻元素的共晶组成物的成分,形成了局部糊状层。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装修笔记# KRONOSWISS瑞士卢森因特拉肯橡
- 天津市老年俱乐部与巴马丽琅矿泉水天津营销
- “牛娃送福”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天津办事处
- 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拓展线上
- 医联助力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荣获“2020
- 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全面强化法治教育 营造学
- 一鉴楼举办群贤毕至书画笔会,牛转乾坤贺新春
- 民生银行入选北京第三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
- 民生银行推出“线上店” 迎来全渠道服务新
-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组织深刻学习《清风传家》
- 民生云·代账正式发布 破解企业代账服务难
-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助力天津文旅事业发展“津
- 民生银行:聚合多方资源 铺就致富新路
- 25岁生日,民生银行携手25家公益伙伴再出发
- 天津:繁华背后的“守护”
- 中国烹饪大师牛铁柱教授收徒仪式成功举办
- 快乐乒乓和谐健康,以球会友广交朋友
- 浦发-爱佑“逐梦萤火虫”儿童血液专科医护
- 关于申报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防火工作专家库
- 天津:吃土喝风!这样“有吃有喝”的日子该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