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研究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局部存在“糊状层”
核心提示:新华社合肥8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温联星教授研究组,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在局部区域存在“糊状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该研究组博士生田冬冬为论文第一作者。磁场来自于地核,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状态是理解地球磁场起源的关键。
新华社合肥8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温联星教授研究组,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在局部区域存在“糊状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该研究组博士生田冬冬为论文第一作者。
磁场来自于地核,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状态是理解地球磁场起源的关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科学家就预言地球内核边界附近可能包含三个区域:以纯液态形式存在的地球外核,以纯固态形式存在的地球内核和以固液态共存形式存在的中间区域——糊状层。糊状层的存在对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过程具有揭示性意义,但科学界一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
近期,温联星教授研究组通过分析日本高感度地震台网Hi-net记录到的从地球内核边界反射的地震波的走时和波形,发现在鄂霍次克海西南部下方的地球内核边界存在一个厚度约为4到8公里的糊状层,而与该区域临近的其它地球内核边界则呈现出尖锐的界面,并无糊状层存在。
该研究结果为内核边界糊状层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还表明糊状层仅存在于地球内核局部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地磁场驱动力随区域变化,地球外核成分接近铁和轻元素的共晶组成物的成分,因而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无糊状层的尖锐内核界面;而在局部地区,地球外核偏离铁和轻元素的共晶组成物的成分,形成了局部糊状层。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天津:2023国庆假期 消防通道不能占 “生命通
- 吉庆祥接受电视采访 宣传旗袍文化 弘扬工匠
- “津遇和平—天津味·东方韵”系列活动之一
- 天津:2023国庆假期注意 高层火灾 从“防”上
- 天津:2023国庆假期 千万别将“火车”开回家
- 文成峰主任接待日本菲尔(FILE)公司访津团一行
- “津遇和平—天津味·东方韵”系列活动之一
- 十一黄金周期间,到天津民园广场吉庆祥展厅打
- 天津:2023国庆假日,不能忘了消防安全
- 天津燕园酒店 双节小长假开启
- 天津:节日期间莫大意,警惕身边火患
- 中国女足留洋军团再添力量 ——乌日古木拉
- 天津港保税区:举办“迎双节·欢乐行”文艺团
- 天津港保税区消防救援支队微电影
- 第四届全球AI文创大赛AI+南海主题创作赛道
- 天津: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专属定制服务 图雅诺服务大师助力德邦物流
- 天津:忠诚履职担使命 护佑津门保平安
- 天津:节日期间警惕“小火亡人”
- 精于纯粹 触手可及 2023款D-MAX诚意上市,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