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研究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局部存在“糊状层”
核心提示:新华社合肥8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温联星教授研究组,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在局部区域存在“糊状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该研究组博士生田冬冬为论文第一作者。磁场来自于地核,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状态是理解地球磁场起源的关键。
新华社合肥8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温联星教授研究组,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首次发现地球内核边界在局部区域存在“糊状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该研究组博士生田冬冬为论文第一作者。
磁场来自于地核,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状态是理解地球磁场起源的关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科学家就预言地球内核边界附近可能包含三个区域:以纯液态形式存在的地球外核,以纯固态形式存在的地球内核和以固液态共存形式存在的中间区域——糊状层。糊状层的存在对理解地球内核的凝固过程具有揭示性意义,但科学界一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
近期,温联星教授研究组通过分析日本高感度地震台网Hi-net记录到的从地球内核边界反射的地震波的走时和波形,发现在鄂霍次克海西南部下方的地球内核边界存在一个厚度约为4到8公里的糊状层,而与该区域临近的其它地球内核边界则呈现出尖锐的界面,并无糊状层存在。
该研究结果为内核边界糊状层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还表明糊状层仅存在于地球内核局部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地磁场驱动力随区域变化,地球外核成分接近铁和轻元素的共晶组成物的成分,因而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无糊状层的尖锐内核界面;而在局部地区,地球外核偏离铁和轻元素的共晶组成物的成分,形成了局部糊状层。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 天津市和平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
- 天津市宝坻消防救援支队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
- 天津市保税消防救援支队筑牢学习基础助力党
- 天津市东丽消防救援支队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
- 天津市滨海消防救援支队七字要诀助力党史学
- 话武清之极,鉴运河新生“极宸之约 幕启运河
- 民生银行打造场景金融新模式,提升普惠金融服
- “民生银行杯”天津市夕阳红骑行大会上演津
-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向“假证件开户”说不
-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联合各区街道社区开展系列
-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举办“致青春·再出发”主
- 民生银行天津多家社区支行开展丰富多彩的客
- 民生银行举办“萤火计划”大湾区专场 线上
- 弘扬文化 陶情养性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举办
-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四月举办丰富活动回馈客户
-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提示: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 浦发银行天津分行举办客户回馈系列活动
- 天津市河西消防救援支队与区委组织部成立支
- 排队两小时!北京新晋网红打卡地格乐利雅大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