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无缺血”人体肝移植在广州成功实施
核心提示:中新网广州8月10日电(记者程景伟蔡敏婕)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日举行发布会宣布,知名器官移植专家、该院副院长何晓顺团队日前成功实施全球首例“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手术,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器官移植专家王学浩称,该项新技术将使肝脏器官功能得到最大的保护,器官损伤将降至最低,改善了器官移植受体的疗效。
中新网广州8月10日电 (记者 程景伟 蔡敏婕)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日举行发布会宣布,知名器官移植专家、该院副院长何晓顺团队日前成功实施全球首例“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手术,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器官移植专家王学浩称,该项新技术将使肝脏器官功能得到最大的保护,器官损伤将降至最低,改善了器官移植受体的疗效。
据悉,传统人体器官移植包括器官获取、保存及植入等“三部曲”,在这一过程中,器官一旦离开捐献者体内,便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时间达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不可避免地遭受缺血、冷保存及再灌注的损伤,导致肝功能受损。这也是影响器官移植疗效乃至导致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至于“无缺血”肝移植技术,何晓顺介绍说,摘取器官前,医生先将连接肝脏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断掉原有血液供应的同时,由该系统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供肝植入移植受体时,将受体血管接入该系统,在由受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接管的同时将机器撤离。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
据介绍,“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是该项新技术突破的科研成果之一,在医学史上首次实现器官在“离体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功能与活力。
何晓顺告诉记者,7月23日在广州实施的首例“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手术过程比常规肝移植更平顺,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肝移植手术,患者王先生目前已经出院。8月8日该团队还成功开展第二例同类手术。8月11日将实施第三例手术。
据介绍,这项新技术还将使得肝移植成为常规手术,并可延伸至心、肺、肾等的移植。(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天津:2023国庆假期 消防通道不能占 “生命通
- 吉庆祥接受电视采访 宣传旗袍文化 弘扬工匠
- “津遇和平—天津味·东方韵”系列活动之一
- 天津:2023国庆假期注意 高层火灾 从“防”上
- 天津:2023国庆假期 千万别将“火车”开回家
- 文成峰主任接待日本菲尔(FILE)公司访津团一行
- “津遇和平—天津味·东方韵”系列活动之一
- 十一黄金周期间,到天津民园广场吉庆祥展厅打
- 天津:2023国庆假日,不能忘了消防安全
- 天津燕园酒店 双节小长假开启
- 天津:节日期间莫大意,警惕身边火患
- 中国女足留洋军团再添力量 ——乌日古木拉
- 天津港保税区:举办“迎双节·欢乐行”文艺团
- 天津港保税区消防救援支队微电影
- 第四届全球AI文创大赛AI+南海主题创作赛道
- 天津: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专属定制服务 图雅诺服务大师助力德邦物流
- 天津:忠诚履职担使命 护佑津门保平安
- 天津:节日期间警惕“小火亡人”
- 精于纯粹 触手可及 2023款D-MAX诚意上市,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