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 学者:要么停摆要么改变
核心提示: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学者:要么停摆要么改变中国青年报今年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实施30周年。从历史角度看,它的诞生和实施,体现了社会和各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视,对于推动中国英语教学和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无疑起到了历史性贡献。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当初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没有今天的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
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 学者:要么停摆要么改变
中国青年报
今年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实施30周年。从历史角度看,它的诞生和实施,体现了社会和各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视,对于推动中国英语教学和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无疑起到了历史性贡献。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当初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没有今天的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全国性教学考试没有理论依据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去这些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推行,给我国外语教学带来的弊病也是有目共睹的。伴随它的实施而带来的“应试教学”和“高分低能”,困扰了一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一代大学生用英语开展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成为一代人的“痛苦回忆”。
1987年公布的关于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纲》,曾明确提出,“考试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而当时的国家教委在批准实施的通知中强调,“国家教委将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考试”,考试成绩是“我委今后检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依据”。
从今天来看,正是这一“全国性统考”的定位,引发了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全国性的大学英语课程“应试教学”。道理很简单,任何一种教学考试只能是基于校本的,不可能是全国统一性的。用根据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中科大和西安交大6所大学的84%学生能够通过考试的标准来建立全国高校学生的及格线常模合理吗?
全国3000多所高校,且不说办学方向不同,各地各校新生入学水平差异很大,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在两年内完成大学英语后都达到统一的水平呢?让清华、北大、复旦的学生和在西藏、贵州等中西部地区读大学的同一届学生,用同一张难度的卷子来进行测试,是缺乏理论依据的。而更荒谬的是,各校的四级考试通过率竟然还被作为评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乃至整个高校办学质量的依据。这样一来,其结果必然是“成绩和毕业挂钩”“以考带教,题海战术、冲击了正常英语教学甚至学生的专业学习,忽视了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乃至发展到今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成为大学生不断“刷分”的游戏和主管部门弃之可惜的“鸡肋”。
社会化考试是基于用人单位需求和市场化运作的
为了摆脱全国性教学考试定位带来的问题,最近几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做了不少改革。比如,提高考试难度、允许部分考生无需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就能参加考试等。但是,华为、联想、宝洁等大型的民企和外企在员工招聘中都已经不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我国香港地区的高校也不再把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作为研究生入学的外语要求。这说明,其从教学考试向社会化水平考试转型的尝试是失败的。
毕竟,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水平考试”,须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考试的内容和难度的设计,必须基于对用人单位的英语需求分析,为特定社会需求服务。比如,雅思、托福考试就是根据北美高校学习所需要的英语能力而设计的;托业考试是按照跨国企业职场英语需求设计的。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设计目标是对大学生完成四个或六个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后达到的英语水平的评估,因此其内容和难度设计都是封闭式的、是基于课程教学大纲的。
第二,社会化考试的报考是个人行为,学生参不参加考试由自己决定;参加考试后,成绩也只能报给考生本人,不得报给学校。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则是把学生成绩同时报给学校教务处,实际上为各校实行成绩与毕业证书挂钩提供了基础。
第三,社会化考试的运转是市场化的,考试不用通过各省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教务部门来实施和组织,一句话,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的。那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能做到这一点吗?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既要“享受”行政性教学考试带来的垄断性地位和考生生源稳定等好处,又想享受社会考试带来的社会认可度,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四六级考试面临抉择:要么停摆要么改变
考试理应为教学服务,但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的转型和发展。
在上个世纪,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或增强欣赏西方文化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的通用英语教学定位还有点道理。但进入本世纪后,英语已成为经济科技和学术成果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一名大学生如果不能通过阅读汲取本专业的世界前沿发展情况,不能用英语交流学术思想,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更不用说在各自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
因此大学英语本身就面临转型——她必须顺势而为,从原来仅仅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通用英语,实现向提高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能力的学术英语转型。但是,当大学生乃至各校都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时,这种转型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校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最近几年全国各高校的大学英语学分普遍被压缩证明这一点)。
须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际上是通用英语,她和学术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区别不仅是语言测试难度方面,更主要的区别在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前者是测试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满足教学评估需要;后者则是考察语言的应用能力,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日后工作需求。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30年后的今天,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停摆,要么改变其全国性教学考试性质。对这门考试来说,“鸡肋”状态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四六级考试只有转变为专门用途英语社会化考试才能获得新生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40个年头。如果从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这一角度看,40年的高校英语教育并不算得上成功。比如,我国整整一代的科技人员和工程人员无法用英语熟练地汲取其学科领域的信息,无法用英语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个失败不是他们个人的失败,也不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失败,而是我国高校公共外语教学定位的偏差。
分析阻碍教学定位迟迟得不到纠正和转型的原因,四、六级考试的实施,不能不说是一个方面的因素。
我国全国性的英语考试已有十几个,而且目前还在不断开发新的。但仔细分析,这些考试仍然都是通用英语性质的,都是检测考生在完成某一英语教学段(如中学、本科、研究生)后是否达到了设定的英语等级,还没有一项考试用来检测考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后,是否胜任某一学习或工作的英语水平。前者是教学评估性的,而后者就是一种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测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根据不同专业/行业对英语学习和工作的需求来设计考试内容和题型,为某一特定任务服务的。
当前,在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必须与时俱进。既然作为一种全国性教学水平考试,她已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那么如果还想保留这个品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考试性质的变化,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向学术性(如托福)和职场性(如托业)的社会化考试方向进行转型,为培养具有专业领域内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服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有转变为专门用途英语社会化考试,才能获得新生,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转移和健康发展。这也是我国英语教学界和语言测试专家后30年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作者 蔡基刚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南台村:“大喇叭”传出保险“好声音”
- 一零一企业家俱乐部举行入会仪式:资源聚合
- "多拉快省好"全能战士,风景T7破解场景化物流
- “佳直播”携手海川星辰,打造明星感团播新体
- “跃动未来”计划启航,中国人寿深度赋能体育
- 福田风景T7上市:重塑微卡市场格局
- 退役军人齐聚一堂迎八一 重温军旅荣光续写
- 中国人寿第十九届客户节圆满收官:一场穿越“
- 【头条专访】 悬疑剧《雨夜惊魂》实力派演
- 穿越时空的颜料罐:“国寿小画家”十五周年艺
- 2025首届数字经济赋能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
- 22.3亿阅读!中国人寿神兽盲盒获评年度传播标
- 琴弦上的家国情怀:宋禹霏古筝师生音乐会奏响
- 中国人寿受邀参加央视财经“7.8”主题对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召开学习贯彻金融系统党的
- 四川金川县开展“天府同心·温暖同行”儿童
- 四川金川县:花椒丰收采摘忙 干群合力保丰收
- 银发关怀、金融科普、公益服务……N种方式
- 中国人寿“五位一体”帮扶模式助力大六号镇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 以全链条服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