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京津冀医养结合高峰论坛召开 探讨中国式养老模式
核心提示:首届京津冀医养结合高峰论坛召开。杜燕摄中新网北京7月19日电(记者杜燕宋敏涛)今天,首届京津冀医养结合高峰论坛正式召开,政府部门领导、企业代表以及医疗专家等就医养结合的政策导向、国内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展开探讨。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期,对紧张的医疗资源形成了挑战,增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迫在眉睫。
首届京津冀医养结合高峰论坛召开。 杜燕 摄
中新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 杜燕 宋敏涛)今天,首届京津冀医养结合高峰论坛正式召开,政府部门领导、企业代表以及医疗专家等就医养结合的政策导向、国内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展开探讨。
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期,对紧张的医疗资源形成了挑战,增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迫在眉睫。论坛上,中国医促会健康养老分会会长乌丹星谈到医养结合时指出,这不是一所医院加一所养老院,现在有很多创新点可以探索,“从最开始养老院加医院,经过七年、八年的发展,现在医养结合主要有七种模式:医院办养老院,养老机构设置医院绿色通道,二级康复医院加养老院,专业护理机构加养老院,安宁照护/临终关怀机构加养老院,互联网+医养结合,即线上有护理平台、线下有服务实体,以及集医养康复疗养为一体化的大型养老社区模式。”
“目前,医养结合存在很多问题,问题包括体制机制、人才问题以及医养结合和老年长期照护混淆的问题等等。”她认为,全球的社会化养老两种模式:美国市场化、北欧福利性,对中国而言,农村或欠发达地区产业化为时尚早,大中城市高收入群体追求个性化好的服务,其中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养老机构可走美国市场化商业模式,而中等城市做两边混搭,即左手借政府的力量,右手借商业化力量,“未来会真正创造出中国的养老模式,我对这点毫不怀疑。”
作为本次论坛的企业代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介绍了其以医疗服务、健康养护、康复护理为核心的特色“医养结合“模式。该中心总经理周素娟表示,养老与医疗的结合,并不是先有养老机构,再建医院,而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护团队,融入到养老工作中,解决老人的基本需求。目前,该中心借助包括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在内的优质医疗资源,为入住老人提供了医养结合的强大保障。未来,将建立远程医疗健康中心功能板块,实现无线视频、红外感应、跌倒报警、一键服务等功能,打造智慧型高端养老生活社区。
北京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老人,并且仍在快速增长,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医养结合模式将发挥何种作用?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海军指出,三地养老资源可以共享,即土地、医疗和承接资源最好的地方可以各自发挥作用。同时,需要解决老年人异地养老医疗报销的问题,“目前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已经解决了异地养老医疗报销的问题,这样北京高端的养老需求,可以与河北、天津等有土地资源的地方对接,实现异地养老,实现医保的及时结算。”
今天,与会嘉宾还围绕“PPP模式在医养融合中的运用”“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机遇”等展开探讨,并实地考察燕达国际健康城。(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服务升温背后的担当:中国人寿以适老化改造书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颁发金牌主持人证书
- 2025钙尔奇“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为云
-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
- 天津:热海文苑见证曲艺界温情时刻:篆刻家张羽
-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 践行“三多元一带动”,中国人寿在陕长护险试
- “寸草春晖·孝感动天”重阳节文艺汇演,银龄
- 千年玉韵绽华彩 天津古玉展掀起传统文化热
- “佳直播”携手爱奇艺打造明星感4K超高清直
- “书藏古今”之地,金融如何“港通未来”?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2025第四期会员路演
- 中国人寿:发挥主业优势,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 天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指南 不要长时间充
- 天津:你需要知道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什么是动火作业?
- 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以“百县万店惠民生”激
- 老兵俱乐部《搀扶》唱响创亮盛典 真情演绎
- 天津:动火作业“十不干” 安全永远第一位
- 天津:安全生产不容忽视 动火作业安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