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感受机制”或可治疗肥胖症
核心提示:19日,《自然》杂志发表了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生理状态下机体感受葡萄糖水平并调节代谢模式的机制,对开发用于治疗肥胖症,乃至延长寿命的药物具有深远意义。生活中的生物体内,葡萄糖水平的波动十分常见,睡一大觉、剧烈运动几个小时或者太忙了没时间吃饭,都会引起葡萄糖水平的显著下降。
19日,《自然》杂志发表了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生理状态下机体感受葡萄糖水平并调节代谢模式的机制,对开发用于治疗肥胖症,乃至延长寿命的药物具有深远意义。
生活中的生物体内,葡萄糖水平的波动十分常见,睡一大觉、剧烈运动几个小时或者太忙了没时间吃饭,都会引起葡萄糖水平的显著下降。这时,机体能够触发一套有效的过程应对这类“不利情况”,林圣彩课题组研究发现,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激活“代谢的核心调节者”——AMPK。
此前研究认为,葡萄糖水平下降引起细胞内的能量分子ATP含量下降,进而引起另一代表低能量状态的分子AMP水平的上升,并由AMP直接激活AMPK,维持新陈代谢平衡。
无论在不含葡萄糖的细胞培养条件下,还是在饥饿的低血糖的动物体内,都不能观测到AMP水平的上升,这充分说明了机体有一套不为人知的、独立于AMP的感应葡萄糖水平的机制。林圣彩课题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这一完整过程:葡萄糖水平下降将引起葡萄糖代谢物下降,并被糖酵解通路上的代谢酶感应,后者启动激活AMPK的溶酶体途径进而介导AMPK的激活。
林圣彩教授进一步地把葡萄糖水平总结为一种“状态信号”,以区别于传统的“能量信号”。他介绍,生物体维持能量水平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ATP水平的下降对机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等到能量水平下降再作出应激反应很可能为时已晚。“状态信号”的存在使得机体能够“前瞻性”地应对复杂的外界条件和各种应激压力,保证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十四五”健康保障新突破:看多层次医疗保障
- 中国人寿:以两乡网点“小切口” 写普惠金融
- 天津家传古玉民族文化博物馆拍卖有限公司 1
- 天津市沧州商会召开工作会议 明确五大职能
- 天津:“银龄智享秀夕阳”数字生态平台新闻发
- 国际CMF设计奖·展览馆正式开馆——开启全
- 金融文化实践录 | 以“浙江精神”赋能国寿
- 天津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协会 梵行书院2025大
- 金融文化实践录|中国人寿:守护“小确幸”,托
- 天津静海消防联合区教育局为全区家长发送《
- 中国人寿乡村振兴实践入选人民网“2025人民
- 秦征先生铜像雕塑捐赠仪式在天津画院隆重举
- “津韵明德,二载华章”——津园养老社区联合
- 匠心守非遗 岁月铸传承|天津举办戏曲传承与
- 四抓落实在行动丨中国人寿筑牢中原民生保障
- 天津时尚盛会圆满落幕:时尚姐姐圈启动暨春晚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以案释险筑牢消费
- 鹭岛情暖普惠路 国寿守护万家安
- 天津:电动自行车充电要小心 防范火灾别大意
- 天津:电动自行车防火 牢记“全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