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文化 文化历史 正文

故宫为农民捐宝人办追思会 其挖出自家元代银器捐赠

字号: 2017-06-29 23:46 来源:北京晨报

核心提示:观众观看何刚捐赠的19件文物。北京晨报记者李木易/摄虽然天气预报称昨日下午有大雨,但故宫博物院为农民工何刚举办的追思会没有延期,多位文物界权威人士出席。追思会进行期间,天一直在下雨,仿佛也在默默垂泣。32年前,这位贫困的河南农民将自家发掘出的19件元代银器无偿捐赠给故宫。32年后,54岁的何刚在一起工地事故中不幸罹难。故宫博物院决定,向其遗属提供10万元补助,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其家属渡过难关。

观众观看何刚捐赠的19件文物。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虽然天气预报称昨日下午有大雨,但故宫博物院为农民工何刚举办的追思会没有延期,多位文物界权威人士出席。追思会进行期间,天一直在下雨,仿佛也在默默垂泣。32年前,这位贫困的河南农民将自家发掘出的19件元代银器无偿捐赠给故宫。32年后,54岁的何刚在一起工地事故中不幸罹难。故宫博物院决定,向其遗属提供10万元补助,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其家属渡过难关。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哀悼何刚,不仅是感恩他为故宫博物院做出的贡献,更多的是希望将他这种身在困境中还能恪守原则、淡泊名利的精神宣扬出去,去感染更多的人。

有人拿一编织袋钱来换“宝贝”

1985年的一天,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固墙村农民何刚在老家挖地基时意外挖出一口小缸,缸内盛着一批年代久远的银器。

村支书刘红恩回忆,何刚说有人找过他,愿意给一袋子的钱,就是那种装化肥的编织袋。可他知道这是文物,不能卖。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何刚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这些宝贝交给国家。刘红恩说,当时有乡亲曾在北京当过兵,战友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保卫工作。经联系,他陪何刚带着文物乘火车到了北京。

在故宫博物院,何刚见到了时任故宫文物管理处处长的梁金生。梁老回忆,看到这些银器后非常惊喜,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遗存银器很少,何刚捐献的文物填补了此类藏品的空白。

1986年2月,何刚又将存放银器的缸一并捐赠故宫博物院。

任何一件文物都可以改变贫困

昨日,故宫建福宫内,何刚捐赠的银器一字排开,供出席追思会的人们观看。精美的银瓶、银盘、银杯、银船……观者感叹,其中任何一件文物都可以改变何刚贫困的生活。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吕成龙介绍,经鉴定,何刚捐赠的19件文物均为高等级元代银器,包括二级甲等文物1件、二级乙等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因为故宫元代银器藏品较少,在过去多次展览中,何刚捐赠的文物经常会被使用。

何刚名字列入故宫“景仁榜”

向故宫捐献文物的人很多,但作为一个农民,将自家挖到的文物捐给国家,何刚还是头一个。为此,何刚的名字也被列入故宫博物院专门为捐献者设立的“景仁榜”。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面对19件珍贵银器的出土,这位淳朴的农民拒绝了高额的经济利益,“他将珍贵的出土文物全部捐赠给故宫博物院,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精美的古代器物。感其心,彰其行,故宫博物院将何刚先生的名字镌刻在‘景仁榜’上,并给予奖金奖励”。

何刚之子:家里再穷也不后悔

在追思会上,何刚之子何俊清表示,父亲的捐赠行为是自己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家里再穷,也从没为当年捐赠文物而后悔。

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盗掘古墓葬、非法走私文物十分猖獗的情况下,农民兄弟重义轻利捐献“国宝”的行为尤为难能可贵。单霁翔说,哀悼何刚,不仅是感恩他为故宫博物院做出的贡献,更多的是希望将他这种身在困境中还能恪守原则、淡泊名利的精神宣扬出去,去感染更多的人。

故宫再次提供10万元困难补助

鉴于何刚生前家庭屡遭变故,生活遇到极大困难,故宫博物院曾先后两次给予资助。此次又罹此大难,故宫博物院决定再次向何刚家属提供10万元的困难补助,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其家属渡过难关。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也充分肯定了何刚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表示会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为文物捐赠创造更好的条件。

■释疑

为何上交文物属于捐赠?

单霁翔表示,何刚捐赠文物后,社会上曾有质疑声音:从法律上界定,何刚应算“上交”文物,何来“捐赠”一说?

单霁翔表示,对于这一问题,故宫博物院考虑如下:中国现有法律对于主动上交文物者应享有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缺乏明确标准,很难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盗掘、贩卖文物现象屡有发生,文物保护形势严峻。故宫博物院给予何刚“捐赠者”的身份,是对守法者的一种更大的鼓励和认同,有弘扬正气和带动示范的作用,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故宫博物院期望有更多社会公众能够积极参与和支持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

■新闻链接

五位村民上交西周青铜器

据单霁翔介绍,其实,许多珍贵文物的第一时间发现者和保护者都是普通民众,像何刚一样以保护文物为己任,不图名利的民众还有很多。

2003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的王宁贤等5位村民,在村边取土时意外发现一处储满珍贵文物的窖藏。他们决定既不把它们分掉,也不高价卖给文物贩子,而是上交给国家。这27件西周青铜器件件有铭文,件件都是“国宝”。此后四年间,还是在宝鸡地区,又有11批农民在劳动中发现以青铜器为主的数百件文物,主动上交国家。陕西地区保护文物、捐献文物蔚然成风。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Tags:何刚 文物 故宫博物院 追思会 捐宝 捐赠 银器 故宫 农民 元代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每日推荐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