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获得190余天实时西太平洋深海数据
核心提示:新华社青岛6月19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日宣布,科研人员已经获得190余天实时西太平洋深海数据,标志着我国深海数据实时化传输迈入稳定运行阶段。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介绍,海洋实时观测数据长期依靠卫星遥感和浮标。用于观测水下和深海数据的潜标只能每年回收一次,无法像卫星遥感和浮标那样获得实时数据。“这是因为潜标最上面一个浮体距离海平面还有四五百米,这些数据无法穿透海水传输到卫星上。
新华社青岛6月19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日宣布,科研人员已经获得190余天实时西太平洋深海数据,标志着我国深海数据实时化传输迈入稳定运行阶段。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介绍,海洋实时观测数据长期依靠卫星遥感和浮标。用于观测水下和深海数据的潜标只能每年回收一次,无法像卫星遥感和浮标那样获得实时数据。
“这是因为潜标最上面一个浮体距离海平面还有四五百米,这些数据无法穿透海水传输到卫星上。”王凡说,“在去年年底的航次中,科考队员对西太潜标观测网的传输手段进行了改造。科考队员在水面上放置了一个数据实时传输浮体,它与潜标通过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连接。潜标将数据传输给浮体,浮体发射到卫星上,卫星再反馈回陆地。”
目前,被改造的潜标已经传输回190余天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潜标状态以及海水流速、流向和压力等。
“潜标数据的实时传输将为海洋环境和全球气候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实时传输回的数据将提高海洋气候和环境预报的精度。”王凡说。
当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向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共享西太平洋实时深海潜标数据。
据了解,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将把实时深海数据与现有深远海海洋环境预报模式相融合,及时修订温盐流和短期气候预报产品,提高海洋环境预报精准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将利用西太平洋实时潜标观测数据发展和改进海洋动力模式,开展深海海洋环境参数化等研究。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权威认证 安全加码!中国人寿正式接入“国家
- 科技赋能“第六险”!打造温州长护险服务“新
- 社责在心银龄安澜长守护津城落笔金融养老大
- 赔付件数超1214万件!中国人寿2025年上半年寿
- 【头条专访】和平的守望者:维和部队退役团长
- 福田卡文乐福斩获中国汽研指数中心最高等级
- 天津美育品牌玩美童画东丽校区五周年庆典暨
- 天津: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提示 加强车辆自查
- 天津: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提示 遵守消防安全
- 天津:电动自行车火灾如何预防 不要购买超标
- 天津:预防电动自行车起火安全提醒 火灾无情
- 天津:电动自行车防火指南 别让“两轮战友”
- 天津:创亮大联盟巅峰盛典启动会暨沙龙成立会
- 2025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少儿红》国际艺术
- 啥是寿险?来自西藏高原的一线回答 中国人寿
- 天津:你必须要知道的有关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
- 天津:电动自行车火灾那些事 这些后果太可怕
- 天津:如何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 要合理控制充
- “光影燃情 津门放歌”电影歌曲公益演唱大
- 中国人寿在鄂推“福汉康”:惠及武汉两江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