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蒙古文字文献博物馆 清嘉庆帝满蒙文手书“镇馆”
核心提示:图为格日勒图(右一)向参观者介绍蒙古文字文献博物馆里的藏品。尚虹波摄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10日电(尚虹波乌瑶)10日,中国首家蒙古文字文献博物馆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新区南山文化产业园揭牌成立,包括清嘉庆皇帝满蒙文亲笔手书在内的360余件蒙古文献档案、经文等在这里得以展示。
图为格日勒图(右一)向参观者介绍蒙古文字文献博物馆里的藏品。 尚虹波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10日电 (尚虹波 乌瑶)10日,中国首家蒙古文字文献博物馆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新区南山文化产业园揭牌成立,包括清嘉庆皇帝满蒙文亲笔手书在内的360余件蒙古文献档案、经文等在这里得以展示。
据史料记载,蒙古族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其通行文字--蒙古文字有近千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改良自回鹘文字的回鹘式蒙古文字(传统蒙古文字)、八思巴字、阿里嘎里文字、托忒文、苏永布文字等10余种文字的发展演变。在漫长的历史中,蒙古族通过这些文字广泛记录了涉及宗教、医学、驿站、商业、财政、历史、科技、地图等内容,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蒙古族文献资料和文化遗产。
图为清嘉庆皇帝满蒙文亲笔手书。 尚虹波 摄
蒙古文字文献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718.24㎡,是由蒙古族民间收藏家格日勒图提供主要藏品、内蒙古文化厅备案、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一家民间博物馆。博物馆目前展出的蒙古文献档案、古籍经文、蒙古文字演变史、蒙古民族绘画印章等藏品360余件。
“我热爱蒙古族历史文化,现在这些流传不多,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些,我把它们拿了出来,为大家服务。”格日勒图介绍,这些藏品大部分都是他的爷爷保存下来的,他用了三十多年时间研究整理,发现其中不少藏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乾隆三年到民国一六年的内蒙古财政档案,有嘉庆皇帝的满蒙文亲笔手书,有三娘子(1550年-1612年,力促蒙古部落与明朝互市)手写的《大藏经》,还有西堤城商铺广告帛。”格日勒图介绍,以前学术界认为蒙古人没有开拓商业的历史,但西堤城广告帛不仅有商业历史,而且在清代末年蒙古人就有了跨国公司。
图为清代末年蒙古人开办跨国公司西堤城的广告帛。 尚虹波 摄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教授齐木德道尔吉介绍,蒙古文字文献博物馆的建成为研究内蒙古地区的人文历史、商贸往来、政治变革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这里对蒙古族文字的起源、发展都做了比较清楚地交代,还有使用这些文字留下了的大量蒙古文档案,包括佛教寺庙档案、地契,以及蒙汉、蒙藏文化交流的很多文化产品,非常珍贵。”齐木德道尔吉说道。(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天津:2025五一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市河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聘任新闻策划和
- 天津:欢度五一假期,莫忘消防安全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第27期政企交流盛会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健康知识科普:五一
- 第十三届 “穿上旗袍去安仁” 活动即将盛大
-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国寿寿险助力绘就乡村
- 天津:五一假期同欢庆 消防安全谨记心
- 天津市七部门联合发布“五一”劳动节消防安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理赔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适老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智能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构建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打造全场
- 全国劳动模范!这名国寿员工获殊荣
- 戎耀启航创享未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健康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