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鸣锣开戏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高凯)6月6日晚,《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拉开了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序幕。《审头刺汤》剧照剧院供图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马派老生朱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文丑演员黄柏雪,优秀青年演员、梅派青衣窦晓璇为观众展现了一段“明朝奇案”,短短90分钟,令人意犹未尽。《审头刺汤》是一出经典的骨子老戏,是清代剧作家李玉的剧作《一捧雪》中经典的一折。它讲述了一只玉杯引发的奇案。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高凯)6月6日晚,《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拉开了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序幕。
《审头刺汤》剧照 剧院供图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马派老生朱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文丑演员黄柏雪,优秀青年演员、梅派青衣窦晓璇为观众展现了一段“明朝奇案”,短短90分钟,令人意犹未尽。
《审头刺汤》是一出经典的骨子老戏,是清代剧作家李玉的剧作《一捧雪》中经典的一折。它讲述了一只玉杯引发的奇案。而在北京京剧院此次新排的版本中,前面冠上了“明朝那点事儿”,具体到这出老戏的此番变化,主演朱强介绍,“《审头刺汤》陆炳是主演,但在传统戏里,演到‘刺汤’部分时,陆炳就不再出现了。在这出小剧场京剧中,为了能连接起人物之间的关系,‘刺汤’的情节做了一些变化,突出了陆炳与汤勤、雪艳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这出戏更为完整,相信观众也会有别样的感受。”
《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在唱腔上,将原来“刺汤”的“二黄”改为昆腔、吹腔,增强了刺汤的悬念,丰富了人物的“内心戏”。
这出戏以念白为主,俗话说“千斤念白四两唱”。念白要念出韵律、节奏、情感、态度以及背后的“潜台词”。这要求对人物与剧本要有深刻的理解,要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力,才能使得表演经得住品味。
6日晚的演出中,针锋相对、绵里藏针、开门见山、弦外之音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从山穷水尽到峰回路转,明在审头,暗里审心。一场审问可谓是一波三折,看似云淡风轻的判决中,成全了剧中人替夫报仇的心愿。
除此以外,剧中过很多台词处理的极为巧妙,一句“你家汤老爷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引发观众阵阵笑声。
检场人员作为演员出现,贯穿始终。检场人的讲述与表演,打通戏里戏外、台上台下的界限,构成了独特互动的观演关系。
2000年北京京剧院创作的《马前泼水》。在盛和煜先生的巧妙构思、张曼君导演巧妙设计下,这出戏改变了传统京剧的叙事方法,用到了插叙、倒叙、闪回等。一经上演,引爆了京城,如同一股清流,让很多年轻人从此走进了京剧剧场。也令得小剧场京剧在其后日益风生水起。
自6日起至15日,“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5台戏《审头刺汤》《春日宴》《浮生六记》《惜·姣》《马前泼水》将陆续亮相天桥艺术中心。(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第179期)2025年第二期企
- 南台村:“大喇叭”传出保险“好声音”
- 一零一企业家俱乐部举行入会仪式:资源聚合
- "多拉快省好"全能战士,风景T7破解场景化物流
- “佳直播”携手海川星辰,打造明星感团播新体
- “跃动未来”计划启航,中国人寿深度赋能体育
- 福田风景T7上市:重塑微卡市场格局
- 退役军人齐聚一堂迎八一 重温军旅荣光续写
- 中国人寿第十九届客户节圆满收官:一场穿越“
- 【头条专访】 悬疑剧《雨夜惊魂》实力派演
- 穿越时空的颜料罐:“国寿小画家”十五周年艺
- 2025首届数字经济赋能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
- 22.3亿阅读!中国人寿神兽盲盒获评年度传播标
- 琴弦上的家国情怀:宋禹霏古筝师生音乐会奏响
- 中国人寿受邀参加央视财经“7.8”主题对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召开学习贯彻金融系统党的
- 四川金川县开展“天府同心·温暖同行”儿童
- 四川金川县:花椒丰收采摘忙 干群合力保丰收
- 银发关怀、金融科普、公益服务……N种方式
- 中国人寿“五位一体”帮扶模式助力大六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