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鸣锣开戏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高凯)6月6日晚,《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拉开了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序幕。《审头刺汤》剧照剧院供图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马派老生朱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文丑演员黄柏雪,优秀青年演员、梅派青衣窦晓璇为观众展现了一段“明朝奇案”,短短90分钟,令人意犹未尽。《审头刺汤》是一出经典的骨子老戏,是清代剧作家李玉的剧作《一捧雪》中经典的一折。它讲述了一只玉杯引发的奇案。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高凯)6月6日晚,《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拉开了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序幕。
《审头刺汤》剧照 剧院供图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马派老生朱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文丑演员黄柏雪,优秀青年演员、梅派青衣窦晓璇为观众展现了一段“明朝奇案”,短短90分钟,令人意犹未尽。
《审头刺汤》是一出经典的骨子老戏,是清代剧作家李玉的剧作《一捧雪》中经典的一折。它讲述了一只玉杯引发的奇案。而在北京京剧院此次新排的版本中,前面冠上了“明朝那点事儿”,具体到这出老戏的此番变化,主演朱强介绍,“《审头刺汤》陆炳是主演,但在传统戏里,演到‘刺汤’部分时,陆炳就不再出现了。在这出小剧场京剧中,为了能连接起人物之间的关系,‘刺汤’的情节做了一些变化,突出了陆炳与汤勤、雪艳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这出戏更为完整,相信观众也会有别样的感受。”
《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在唱腔上,将原来“刺汤”的“二黄”改为昆腔、吹腔,增强了刺汤的悬念,丰富了人物的“内心戏”。
这出戏以念白为主,俗话说“千斤念白四两唱”。念白要念出韵律、节奏、情感、态度以及背后的“潜台词”。这要求对人物与剧本要有深刻的理解,要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力,才能使得表演经得住品味。
6日晚的演出中,针锋相对、绵里藏针、开门见山、弦外之音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从山穷水尽到峰回路转,明在审头,暗里审心。一场审问可谓是一波三折,看似云淡风轻的判决中,成全了剧中人替夫报仇的心愿。
除此以外,剧中过很多台词处理的极为巧妙,一句“你家汤老爷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引发观众阵阵笑声。
检场人员作为演员出现,贯穿始终。检场人的讲述与表演,打通戏里戏外、台上台下的界限,构成了独特互动的观演关系。
2000年北京京剧院创作的《马前泼水》。在盛和煜先生的巧妙构思、张曼君导演巧妙设计下,这出戏改变了传统京剧的叙事方法,用到了插叙、倒叙、闪回等。一经上演,引爆了京城,如同一股清流,让很多年轻人从此走进了京剧剧场。也令得小剧场京剧在其后日益风生水起。
自6日起至15日,“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5台戏《审头刺汤》《春日宴》《浮生六记》《惜·姣》《马前泼水》将陆续亮相天桥艺术中心。(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中国人寿:定制保障筑防线 激活产业“新引擎
- 天津市宁河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在防汛排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启动2025年金融教育宣
- 以寿产协同强双拥共建,用惠军服务护退役军人
- 服务升温背后的担当:中国人寿以适老化改造书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颁发金牌主持人证书
- 2025钙尔奇“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为云
-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
- 天津:热海文苑见证曲艺界温情时刻:篆刻家张羽
-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 践行“三多元一带动”,中国人寿在陕长护险试
- “寸草春晖·孝感动天”重阳节文艺汇演,银龄
- 千年玉韵绽华彩 天津古玉展掀起传统文化热
- “佳直播”携手爱奇艺打造明星感4K超高清直
- “书藏古今”之地,金融如何“港通未来”?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2025第四期会员路演
- 中国人寿:发挥主业优势,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 天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指南 不要长时间充
- 天津:你需要知道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什么是动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