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鸣锣开戏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高凯)6月6日晚,《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拉开了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序幕。《审头刺汤》剧照剧院供图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马派老生朱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文丑演员黄柏雪,优秀青年演员、梅派青衣窦晓璇为观众展现了一段“明朝奇案”,短短90分钟,令人意犹未尽。《审头刺汤》是一出经典的骨子老戏,是清代剧作家李玉的剧作《一捧雪》中经典的一折。它讲述了一只玉杯引发的奇案。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高凯)6月6日晚,《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拉开了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序幕。

《审头刺汤》剧照 剧院供图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马派老生朱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文丑演员黄柏雪,优秀青年演员、梅派青衣窦晓璇为观众展现了一段“明朝奇案”,短短90分钟,令人意犹未尽。
《审头刺汤》是一出经典的骨子老戏,是清代剧作家李玉的剧作《一捧雪》中经典的一折。它讲述了一只玉杯引发的奇案。而在北京京剧院此次新排的版本中,前面冠上了“明朝那点事儿”,具体到这出老戏的此番变化,主演朱强介绍,“《审头刺汤》陆炳是主演,但在传统戏里,演到‘刺汤’部分时,陆炳就不再出现了。在这出小剧场京剧中,为了能连接起人物之间的关系,‘刺汤’的情节做了一些变化,突出了陆炳与汤勤、雪艳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这出戏更为完整,相信观众也会有别样的感受。”
《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在唱腔上,将原来“刺汤”的“二黄”改为昆腔、吹腔,增强了刺汤的悬念,丰富了人物的“内心戏”。
这出戏以念白为主,俗话说“千斤念白四两唱”。念白要念出韵律、节奏、情感、态度以及背后的“潜台词”。这要求对人物与剧本要有深刻的理解,要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力,才能使得表演经得住品味。
6日晚的演出中,针锋相对、绵里藏针、开门见山、弦外之音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从山穷水尽到峰回路转,明在审头,暗里审心。一场审问可谓是一波三折,看似云淡风轻的判决中,成全了剧中人替夫报仇的心愿。
除此以外,剧中过很多台词处理的极为巧妙,一句“你家汤老爷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引发观众阵阵笑声。
检场人员作为演员出现,贯穿始终。检场人的讲述与表演,打通戏里戏外、台上台下的界限,构成了独特互动的观演关系。
2000年北京京剧院创作的《马前泼水》。在盛和煜先生的巧妙构思、张曼君导演巧妙设计下,这出戏改变了传统京剧的叙事方法,用到了插叙、倒叙、闪回等。一经上演,引爆了京城,如同一股清流,让很多年轻人从此走进了京剧剧场。也令得小剧场京剧在其后日益风生水起。
自6日起至15日,“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5台戏《审头刺汤》《春日宴》《浮生六记》《惜·姣》《马前泼水》将陆续亮相天桥艺术中心。(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京津冀政企交流活动(2025第九期)在津圆满举行
- 三季报发布,中国人寿总保费规模创历史同期新
- 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超1678亿元
- 递交亮眼成绩单!中国人寿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
- 资负统筹,多元发展,中国人寿前三季度新业务价
- 新朝阳工程·2026中老年春节特别节目"天津
- 荡气回肠夕阳歌 酣畅淋漓晚霞曲大型文艺汇
- 普惠金融“国寿实践”亮相2025中国品牌论坛
- 津韵暖夕阳 情满康泰园 天津中华文化养老艺
- 天津电商城多元业态协同发展 金秋消费季交
- 亨斯迈亮相中国国际石化大会:以创新与绿色实
- 中国人寿寿险漠河北极村营销服务部开业!把“
- 守护民生璀璨,他们让微光汇聚成星河
- 天津铁路运输法院举办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
- 依法护文脉 藏珍启新程— 第二十一届全国民
- 理赔无纸化率99.81%!看中国人寿在安徽如何用
- 头雁的远见:76周年,中国人寿以“多元”塑造保
- 天津举办新朝阳工程・2026中老年春节特别节
- 新媒体平台“如意甘肃网”让甘肃故事“声”
- 风景i亮相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勾勒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