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鸣锣开戏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高凯)6月6日晚,《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拉开了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序幕。《审头刺汤》剧照剧院供图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马派老生朱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文丑演员黄柏雪,优秀青年演员、梅派青衣窦晓璇为观众展现了一段“明朝奇案”,短短90分钟,令人意犹未尽。《审头刺汤》是一出经典的骨子老戏,是清代剧作家李玉的剧作《一捧雪》中经典的一折。它讲述了一只玉杯引发的奇案。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高凯)6月6日晚,《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拉开了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序幕。
《审头刺汤》剧照 剧院供图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马派老生朱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文丑演员黄柏雪,优秀青年演员、梅派青衣窦晓璇为观众展现了一段“明朝奇案”,短短90分钟,令人意犹未尽。
《审头刺汤》是一出经典的骨子老戏,是清代剧作家李玉的剧作《一捧雪》中经典的一折。它讲述了一只玉杯引发的奇案。而在北京京剧院此次新排的版本中,前面冠上了“明朝那点事儿”,具体到这出老戏的此番变化,主演朱强介绍,“《审头刺汤》陆炳是主演,但在传统戏里,演到‘刺汤’部分时,陆炳就不再出现了。在这出小剧场京剧中,为了能连接起人物之间的关系,‘刺汤’的情节做了一些变化,突出了陆炳与汤勤、雪艳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这出戏更为完整,相信观众也会有别样的感受。”
《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在唱腔上,将原来“刺汤”的“二黄”改为昆腔、吹腔,增强了刺汤的悬念,丰富了人物的“内心戏”。
这出戏以念白为主,俗话说“千斤念白四两唱”。念白要念出韵律、节奏、情感、态度以及背后的“潜台词”。这要求对人物与剧本要有深刻的理解,要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力,才能使得表演经得住品味。
6日晚的演出中,针锋相对、绵里藏针、开门见山、弦外之音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从山穷水尽到峰回路转,明在审头,暗里审心。一场审问可谓是一波三折,看似云淡风轻的判决中,成全了剧中人替夫报仇的心愿。
除此以外,剧中过很多台词处理的极为巧妙,一句“你家汤老爷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引发观众阵阵笑声。
检场人员作为演员出现,贯穿始终。检场人的讲述与表演,打通戏里戏外、台上台下的界限,构成了独特互动的观演关系。
2000年北京京剧院创作的《马前泼水》。在盛和煜先生的巧妙构思、张曼君导演巧妙设计下,这出戏改变了传统京剧的叙事方法,用到了插叙、倒叙、闪回等。一经上演,引爆了京城,如同一股清流,让很多年轻人从此走进了京剧剧场。也令得小剧场京剧在其后日益风生水起。
自6日起至15日,“2017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展演”的5台戏《审头刺汤》《春日宴》《浮生六记》《惜·姣》《马前泼水》将陆续亮相天桥艺术中心。(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CCTV智慧中国"爱我中华戏曲之花"庆五一国际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考察天津华莎大酒楼 探
- 天津:2025五一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市河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聘任新闻策划和
- 天津:欢度五一假期,莫忘消防安全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第27期政企交流盛会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健康知识科普:五一
- 第十三届 “穿上旗袍去安仁” 活动即将盛大
-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国寿寿险助力绘就乡村
- 天津:五一假期同欢庆 消防安全谨记心
- 天津市七部门联合发布“五一”劳动节消防安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理赔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适老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智能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构建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打造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