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防震减灾”——解读中国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核心提示: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题:“知己知彼,防震减灾”——解读中国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中新社记者张素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地震局公布最新编制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项凝聚近百名院士专家心血的工程将全面提升中国地震科技水平和防震减灾能力。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题:“知己知彼,防震减灾”——解读中国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中新社记者张素
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地震局公布最新编制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项凝聚近百名院士专家心血的工程将全面提升中国地震科技水平和防震减灾能力。
资料图:5月12日,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震中库孜滚村民众自建土坯房倒塌,志愿者帮助牧民转移物资。中新社记者 王小军 摄
“透明地壳”实现“地下清楚”
创新工程提出“透明地壳”计划,旨在发展新一代观测技术,开展地壳深部探测。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说,美国在21世纪初率先开展“地球透镜计划”,英、法、德等国随后实施各自的深部探测计划。中国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积累,“十二五”期间完成了两期地壳深部结构探测、83条大型活动断层调查和两期地球物理场观测。
“透明地壳”计划具体分为探测中国大陆及周边壳幔结构和主要地震带、探察中国大陆活动构造、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等内容。
赵和平以中国大陆活动构造探察为例说,专家要在全国主要地震带和重点监视防御区进行大比例尺填图和关键构造部位深浅构造探测,给出活动断层的分布特征。
“解剖地震”提高“预测水平”
当前国际上主要通过构建区域动力学模型开展地震综合预测研究。比如美国经过25年持续研究,建立了加州地区强震孕育发生的概率预测和动力学模型。
创新工程的“解剖地震”计划细分有6个任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成组强震活动机理研究”,将瞄准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带——过去20年间,中国大陆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都围绕这里。
还有“断层亚失稳观测与前兆机理研究”及“典型震例解剖与大震孕育发生机理研究”,即对唐山、汶川、玉树等典型强震发生区域进行详细“解剖”。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瑾说,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再进行野外试验对比,将发展出适用于中国大陆不同构造带的大地震孕震和前兆机理模型。
“韧性城乡”加强“恢复能力”
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指出,灾害脆弱性已成为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实现社会灾害韧性纳入其中。
基于已开展的城市韧性理论和技术研究,创新工程的“韧性城乡”计划提出“显著提高城乡可恢复能力”。具体来看,既有隔震与减震技术、可更换构件结构体系等工程韧性技术研究,也有开展灾害情景模拟、地震保险等社会韧性支持技术研究。
“智慧服务”完善“数据平台”
专家指出,中国面向全国的地震速报信息服务达到国际水平,比如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可在1分钟内覆盖上亿用户,震后2小时左右即可陆续产出主震参数、余震序列、余震精定位等产品。
“但在服务产品种类、服务时效性和服务技术手段等方面,中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赵和平说,因此“智慧服务”计划提出建设地震科学大数据中心、构建防震减灾信息“云+端”智慧服务体系、地震信息服务产品深加工等任务。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忠良说,自2002年启动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累积数据资源360TB(1TB相当于万亿字节),将来国家地震科学大数据中心将形成全国统一、分布管理、合作共享的地震数据资源体系。(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2025年金融宣传周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
- 这些反保险欺诈知识,建议每个消费者关注
- 金莲花产业出海国际研讨会在津召开 中美专
- 全能王者,实至名归!福田风景i9+斩获2025中国
- 从绿色创新到安全零伤害,亨斯迈的可持续发展
- 跨越“数字鸿沟” 筑牢风险防线——中国人
- 陇南核桃系列饮品走红天津市场:一颗核桃的匠
- 中国人寿:定制保障筑防线 激活产业“新引擎
- 天津市宁河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在防汛排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启动2025年金融教育宣
- 以寿产协同强双拥共建,用惠军服务护退役军人
- 服务升温背后的担当:中国人寿以适老化改造书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颁发金牌主持人证书
- 2025钙尔奇“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为云
-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
- 天津:热海文苑见证曲艺界温情时刻:篆刻家张羽
-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 践行“三多元一带动”,中国人寿在陕长护险试
- “寸草春晖·孝感动天”重阳节文艺汇演,银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