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防肠癌“黑科技”:吞“胶囊”病变一目了然
核心提示:名医大讲堂现场听众在认真做笔记。肠道息肉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低。从肠道出现病变到进展为癌症,通常会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该如何拦截癌变?你可能无法想象:吞一颗“胶囊”,从食管到肠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拉一坨“粑粑”,就能揪出隐藏在体内的肠癌基因。6月7日上午,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举行“拯救肠道健康,防范癌前病变”专场。
名医大讲堂现场听众在认真做笔记。
肠道息肉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低。从肠道出现病变到进展为癌症,通常会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该如何拦截癌变?你可能无法想象:吞一颗“胶囊”,从食管到肠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拉一坨“粑粑”,就能揪出隐藏在体内的肠癌基因。
6月7日上午,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举行“拯救肠道健康,防范癌前病变”专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州医院正在研发和应用堪称“黑科技”的最新技术,可助人们一臂之力。
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团队和音视频团队联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视频直播,有需要者可在“广州参考”手机客户端“健康频道”回看讲座实况。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何家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杨润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王磊
高考支招:
“考试餐”增粗粮
宜“怀旧”莫尝新
昨天是2017年高考第一天,两位主讲嘉宾、中山六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和中山六院消化内科主任高翔教授为考生提供“高考肠道护航”方案。专家建议考试餐可适当增粗粮,菜肴可以丰盛,但量不能太多,不要买平时没吃过的水果,虽然天气炎热,但应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考试期间,孩子能量消耗大,营养要跟得上!”相信这是许多考生家长的心声,家长变着法子做好“考试餐”,为孩子加油。王磊却建议,考生的“高考餐”没必要作太大调整,“按照平时的食谱就可以了,以干净、适量为主。主食可适当增加谷物、玉米等粗粮,因孩子考试期间久坐,加上精神紧张,容易诱发便秘,而粗粮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
他指出,家长要保持平常心,给孩子做平日里最喜欢、最熟悉菜肴就可以了,新食谱可能不一定适应孩子的肠胃。例如,有些家长会在考试期间给孩子准备一些蛋白含量比较丰富、价格比较贵海鲜或者平时舍不得买的食物等,以便给孩子增加营养。但是在这个非常时期,此举可能适得其反。例如有可能造成肠道不耐受,引发肠胃不适。
有家长为让孩子状态好一点,会让孩子喝浓茶或咖啡等提神。这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果孩子平时有喝浓茶和咖啡的习惯,可以适量喝一点;如果孩子平时从来不喝咖啡和浓茶,建议不要喝。因为提神饮品在兴奋过后有一个抑制期,中高考一般有两天时间,喝提神饮品,大脑在第一天可能会很兴奋,但到了第二天可能会进入抑制状态,这样对考试不一定有好处。王磊建议考试期间,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高翔
拦截肠癌 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启动“一级预防”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尽量少吃精细食品;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不活动,运动应适度、规律。烟酒都会刺激直肠黏膜,因此要戒烟,尽量少饮酒。还要远离致癌风险较高的食物,例如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和肉或腌肉、熏肉应偶尔食用。
第二道防线:早期筛查
一般人群在45岁以后就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一次纤维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则应在40岁以后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3~5年接受一次纤维肠镜检查。
第三道“防线”:肠癌的规范化治疗
当癌变已突破前两道“防线”,那就意味着人们已被确诊为肠癌。目前大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为60%~70%,不同分期大肠癌治疗效果不同。在临床上治疗肠癌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外科手术是当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应根据肿瘤位置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近年来外科手术也有了新的进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临床上有了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手术效果相当,手术并发症比开腹手术要少,增加了保肝的机会;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病人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活动,可避免一些肺部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早期进食,从正常途径补充营养。而且微创手术优势在高龄患者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黑科技”
只需4.5克“粑粑”
能揪出癌前病变
最新技术的运用,为畏惧肠镜的人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去年10月,中山六院邹鸿志教授团队推出内地首个适合中国人群肠癌筛查的粪便基因检测项目。“只需4.5克大便,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肠癌基因,就能知道自己有没有得肠癌。”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主任高翔教授介绍说,该技术对I、II期肠癌的检测敏感性甚至可达91%,对属于癌前病变的腺瘤也有高达64%的检测敏感性,其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该项技术仅在中山六院开展,市民可到医院消化内科、结直肠外科或简易门诊挂号,请医生开具“粪便基因检测(肠癌筛查)套餐”单据,再按照流程领取装置采样送样,七个工作日就可以拿到自己的检测报告。如果经医生解读报告,检验结果为阳性,则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如果检验结果为阴性,则建议隔一年再进行粪便基因检测。
吞颗“胶囊”
病变一目了然
高翔介绍,在小肠疾病的筛查领域,则需要使用另一项黑科技——胶囊镜。它的全名叫做“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目前有进口和国产两种产品。它比一粒胶囊药丸略大,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
患者只要把胶囊镜吞下去,当它经过食管和胃后,进入小肠时,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接收到它拍摄到的肠内画面,就能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尤其是小肠内的损伤、肿瘤等病变,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胶囊镜安全无创,完成检查后可从肛门排出。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这些反保险欺诈知识,建议每个消费者关注
- 金莲花产业出海国际研讨会在津召开 中美专
- 全能王者,实至名归!福田风景i9+斩获2025中国
- 从绿色创新到安全零伤害,亨斯迈的可持续发展
- 跨越“数字鸿沟” 筑牢风险防线——中国人
- 陇南核桃系列饮品走红天津市场:一颗核桃的匠
- 中国人寿:定制保障筑防线 激活产业“新引擎
- 天津市宁河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在防汛排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启动2025年金融教育宣
- 以寿产协同强双拥共建,用惠军服务护退役军人
- 服务升温背后的担当:中国人寿以适老化改造书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颁发金牌主持人证书
- 2025钙尔奇“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为云
-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
- 天津:热海文苑见证曲艺界温情时刻:篆刻家张羽
-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 践行“三多元一带动”,中国人寿在陕长护险试
- “寸草春晖·孝感动天”重阳节文艺汇演,银龄
- 千年玉韵绽华彩 天津古玉展掀起传统文化热
- “佳直播”携手爱奇艺打造明星感4K超高清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