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新书《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签售:与青春对话
核心提示:图为签售会现场。袁超摄中新网贵阳6月3日电(袁超)3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携新书《我末代工农兵学员》来到贵阳,与读者分享了本书创作的初衷、过程,以及高考、青春等相关问题的见解。签售会现场火爆,150多位读者慕名前来聆听分享。《我末代工农兵学员》记述的是敬一丹与同学们作为“末代工农兵学员”的大学经历。
图为签售会现场。 袁超 摄
中新网贵阳6月3日电 (袁超)3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携新书《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来到贵阳,与读者分享了本书创作的初衷、过程,以及高考、青春等相关问题的见解。签售会现场火爆,150多位读者慕名前来聆听分享。
《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记述的是敬一丹与同学们作为“末代工农兵学员”的大学经历。作者是在中国巨大的时代变迁中长大的一代人,他们不仅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赶上了“上山下乡”,赶上了“推荐上大学”,而且还赶上了改革开放。时代赋予了他们特殊的青春、特殊的使命、特殊的爱情、特殊的命运……30多年过去,他们的青春浪漫、他们的艰难跋涉、他们的成长,都在这本书中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恢复高考,改变了亿万人命运,几代人命运。”敬一丹告诉记者,“如果说人们对于恢复高考之前的历史不了解,那是缺少了一种参照,通过我们在书里个人的讲述为以后更年轻的人来回看的时候提供一个参照。”
据了解,1966年,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大学的殿堂砸得七零八落,高考被废止。毛主席1968年7月21日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1970年,“工农兵学员”应运而生,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之后共有94万年轻人入校学习。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持续七年的工农兵学员招生成为历史。而1976年入学的那一届,也就成为“末代工农兵学员”。
在写作编排上,按“同一时刻”“前传”“正传”和“后传”“他们眼中的我们”五部分编排。“同一时刻”指的是1976年秋粉碎“四人帮”之时,不同人、不同地点面对同一重大历史事件时各自的状态;“前传”,讲述的是在成为同学之前他们各自的经历,或是知青,或是工人,或是农民,他们来自城市、高原、田野……;“正传”是“我的青春我的课”,生动地讲述了他们“饥渴的心,半饱的课”,遇到文化逐渐复苏“久旱逢甘霖”的感觉,以及票证时代“带着粮票去实习”、“到毛主席纪念堂工地义务劳动”等独特的生活经历;“后传”讲述作者1978年底走出校园后,走向职业成熟的经历,有的“教全国人民学拼音”,有的“没读够,舍不得,不甘心”“50岁和年轻人一起读博”,有的走到媒体前沿,成为业务中坚,他们应和时代脉搏,乐意在“艺术语言的滋养下优雅地老去”。
“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意味着最难忘的时光,也许我们会在青春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思索自己要什么。”敬一丹告诉记者。在《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书中有60张手绘图,均为1976年播音班同学李小梅所绘,她用心将那个时代的特有面貌展现得生动而传神:“揭发批判大会”“泡脚防蚊”“锅里洗澡”“被窝老鼠”“深夜补裤”“排大队买名著”……形象地再现了60年代、70年代的生活场景,令人回味青春。
作为著名主持人、记者,敬一丹与《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东方时空》等栏目相携走过多年,让敬一丹成为中国舆论监督史及现代公民成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她连续15年主持《感动中国》,影响持久,深入人心,其真诚、朴素、知性的主持风格让她赢得各年龄层观众的喜爱。
敬一丹说,我们的记忆,不仅是我们的。如果我们忘记了,如果我们不留下痕迹,以后的人们怎么知道那些事情曾发生过?就连我们的孩子都会模模糊糊将信将疑。趁我们还没有忘记,写下来,留给孩子。
敬一丹于2015年曾写作《我遇到你》,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就如《我遇到你》的“前传”般,讲述了她职业生涯之前的大学生活记忆。在这两本书中,敬一丹通过自己的视角、同学群体的视角,折射出50多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从文革浩劫到文化复苏,再到改革开放,再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南台村:“大喇叭”传出保险“好声音”
- 一零一企业家俱乐部举行入会仪式:资源聚合
- "多拉快省好"全能战士,风景T7破解场景化物流
- “佳直播”携手海川星辰,打造明星感团播新体
- “跃动未来”计划启航,中国人寿深度赋能体育
- 福田风景T7上市:重塑微卡市场格局
- 退役军人齐聚一堂迎八一 重温军旅荣光续写
- 中国人寿第十九届客户节圆满收官:一场穿越“
- 【头条专访】 悬疑剧《雨夜惊魂》实力派演
- 穿越时空的颜料罐:“国寿小画家”十五周年艺
- 2025首届数字经济赋能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
- 22.3亿阅读!中国人寿神兽盲盒获评年度传播标
- 琴弦上的家国情怀:宋禹霏古筝师生音乐会奏响
- 中国人寿受邀参加央视财经“7.8”主题对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召开学习贯彻金融系统党的
- 四川金川县开展“天府同心·温暖同行”儿童
- 四川金川县:花椒丰收采摘忙 干群合力保丰收
- 银发关怀、金融科普、公益服务……N种方式
- 中国人寿“五位一体”帮扶模式助力大六号镇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 以全链条服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