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游戏诱发极端强迫症
核心提示:据媒体报道,为期50天、以“做任务”形式诱导参与者完成各类自残行为甚至自杀的死亡游戏“蓝鲸”近期已传入国内社交平台,到5月末,已有极少数少年深陷游戏中,不能自拔。更有一些无良之人,开始借青少年对“蓝鲸
据媒体报道,为期50天、以“做任务”形式诱导参与者完成各类自残行为甚至自杀的死亡游戏“蓝鲸”近期已传入国内社交平台,到5月末,已有极少数少年深陷游戏中,不能自拔。更有一些无良之人,开始借青少年对“蓝鲸”游戏的好奇心行诈骗之实。比如,借“带人进蓝鲸游戏真群”之名骗取女性用户裸照,随即以“不给钱就公开裸照”等威胁手段向女性用户索要钱财。
我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蓝鲸”其实并不是电子游戏,它以游戏形式,借助社交网络进行群聊体验的传播,而且非常极端。起初,我将“蓝鲸”看作类似传销的极端社群传播形式,但很快我发现自己的判断不太准确。尽管“蓝鲸”和传销都采取了类似“洗脑”的套路,但它看上去却更加游戏化。或者可以说,传销是画一个大饼,让人疯狂,目的是为了财富;而“蓝鲸”则是用强迫症式的极端体验,逼迫参与者无法停止。这种强迫症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说,“蓝鲸”的入门环节,居然是凌晨4时20分起床。这其实就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让玩家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而强迫自己去做某种事。而之后的游戏环节则让玩家一步步陷入恶性循环,随着自残行为的不断叠加,反而在玩家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已经付出很多,我还想再试试,看看终点”的强迫情绪。
在游戏里,其实这种强迫症体验无处不在。就拿起床来说,还记得当年调好闹钟早上起来“偷菜”吗?那件事在外人看来特别没有意义,但在用户自己看来,却能够在一个小圈子里“刷”出存在感,填补内心某个空洞,体验一种满足感,哪怕过程中伴随着痛苦。这样的强迫症体验,更容易体现在社交网络上,以“社交游戏”的方式呈现,哪怕没有固定的客户端或者明确的载体。比如,运动手环流行的那段时间,甚至有人为了在朋友圈里“刷”个好名次,不惜通过将手环绑在宠物上“代步”来作弊……也就是说,这类强迫症,无论是以极端还是积极的方式呈现,都依托一定的人际关系而存在。不同之处在于,“偷菜”和跑步是在虚拟世界里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点赞”,而“蓝鲸”朋友圈可能是虚拟的,那个人群在生活中失去目标,茫然而缺少现实交流伙伴,他们彼此寻找慰藉,以极端体验来彰显个性。
但有一点,“蓝鲸”和传销具有相似性,即单靠行政强制、技术封杀或全民封堵,很难真正根除。今日或许“蓝鲸”在人人喊打下消失了,明日也许换个“马甲”,潜伏得更深一些,以“大白鲨”之类的名字再次出现,也未可知。看看传销的变种,就懂了。明白了“蓝鲸”的存在机理,我们就有可能真正破解它,甭管是什么颜色的“鲸鱼”。咱们下期继续。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天津市宁河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在防汛排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启动2025年金融教育宣
- 以寿产协同强双拥共建,用惠军服务护退役军人
- 服务升温背后的担当:中国人寿以适老化改造书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颁发金牌主持人证书
- 2025钙尔奇“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为云
- 保障民生走在前!中国人寿探索打造长护险“三
- 天津:热海文苑见证曲艺界温情时刻:篆刻家张羽
-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 践行“三多元一带动”,中国人寿在陕长护险试
- “寸草春晖·孝感动天”重阳节文艺汇演,银龄
- 千年玉韵绽华彩 天津古玉展掀起传统文化热
- “佳直播”携手爱奇艺打造明星感4K超高清直
- “书藏古今”之地,金融如何“港通未来”?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2025第四期会员路演
- 中国人寿:发挥主业优势,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 天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指南 不要长时间充
- 天津:你需要知道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什么是动火作业?
- 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以“百县万店惠民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