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滚动 滚动新闻 正文

众人送别"中国之莺"周小燕 外界:她是大写的"师"

字号: 2016-03-12 00:04 来源:长江日报

核心提示:上海文艺界人士和上千群众赶到龙华殡仪馆,向有“中国之莺”之誉、著名音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告别。

各界人士送别“中国之莺”周小燕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昨日上午,上海寒风凛冽。上海文艺界人士和上千群众赶到龙华殡仪馆,向有“中国之莺”之誉、著名音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告别。

10日下午,在周小燕先生担任“终身教授”的上海音乐学院校园里,一面巨大的屏幕“定格”了“中国之莺”最美的笑容,教师和学生们纷纷在此驻足,献上鲜花。

各地音乐学院的“掌门人”纷纷赶来,参加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周小燕先生追思会。

“周先生离我们而去,这是中国音乐界、教育界、艺术界的莫大损失。”沈阳音乐学院院长、著名男高音刘辉说,周先生关心后辈。2005年他偕学生在上海举办音乐会,周小燕主动打电话要去听,不仅听完全场,还温和地指点他今后演唱要注意的技巧风格。

许多音乐界人士记得,近年来全国举办过多次民族声乐论坛,周小燕年事虽高,发言却总是最具热情、最有活力,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声乐事业建设发展。她建立周小燕歌剧艺术中心,并出品《弄臣》《一江春水》等众多原创歌剧艺术作品,鼓舞了文艺界的原创热情。

“周先生挚爱祖国。为了祖国的音乐事业,她永远是拼命三郎。从来没有从她口中听说过‘休息’和‘度假’。而她又总是那么有感染力,让人想跟着她大干一番。”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刘若蛾说。

周小燕的学生从世界各地匆匆赶来送别老师,他们叙述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在周小燕长达60年的教育生涯中,她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学生从六七岁到六七十岁都有。在临终病榻上,她还将自己正在带教的一位年轻学生托付给弟子们,让他们悉心培养。

歌唱家魏松不能忘记,当年,自己20多岁,从部队出来学习声乐,第一次见到周小燕先生就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把爱说爱笑的先生“吓了一跳”。而周先生第一次听他唱歌,立刻指出“你不应该唱男中音啊,你是个男高音,而且是大号的‘洋嗓门’”。一句话的点拨,改变魏松一生。

对所有学生,周小燕是伯乐,是慈母,更是严师。从美国赶来的女高音高曼华说,至今难忘,大学时上周先生的课,周先生要求极高,不顾上课安排,只要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就不下课,于是每每唱到“精疲力尽”。当时她身体瘦弱,周小燕先生常送营养品给她“补身体”。

著名女高音李秀英说,她从海外归来,追随周小燕先生成为一名教师。这是无悔的人生选择。

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王真感叹,周小燕先生德艺双馨,平易近人。“周先生是思想开放、理念先进的教育家。在中国乐坛,许多人都以她为师。她是大写的‘师’,她用毕生心血咏唱了优美动人的生命咏叹调。”

Tags:周小燕 中国 先生 周先生 送别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