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茶叶被检出高氯酸盐 专家:此类污染成世界难题
核心提示:新京报创意摄影/王远征食品高氯酸盐污染成世界难题世界范围内饮用水、肉制品、谷物等食品均存在高氯酸盐,专家呼吁制定饮用水的高氯酸盐标准应用于现代航天工业的高氯酸盐,让中国最古老的出口农产品茶叶陷入漩涡。近期中国出口欧盟的茶叶,被曝检出“新型污染物”高氯酸盐。四川省贸促会的一份文件显示,欧盟正在拟定0.75mg/kg的残留标准。根据欧盟前期抽检,这一成分在中国出口的茶叶中检出。
新京报创意摄影/王远征
食品高氯酸盐污染成世界难题
世界范围内饮用水、肉制品、谷物等食品均存在高氯酸盐,专家呼吁制定饮用水的高氯酸盐标准
应用于现代航天工业的高氯酸盐,让中国最古老的出口农产品茶叶陷入漩涡。
近期中国出口欧盟的茶叶,被曝检出“新型污染物”高氯酸盐。四川省贸促会的一份文件显示,欧盟正在拟定0.75mg/kg的残留标准。根据欧盟前期抽检,这一成分在中国出口的茶叶中检出。高氯酸盐标准一旦落地将对中国出口茶叶企业带来巨大影响。
茶叶中首次出现的“新型污染物”唤起了公众对高氯酸盐的关注。事实上,地下水、饮用水、肉制品、谷物、果蔬、饮料等食品中均普遍存在高氯酸盐污染,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污染问题。
“高氯酸盐对水源污染情况最普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全国饮用水深度处理研究会委员高乃云表示,高氯酸盐污染在各地的地下水、井水等中有检出,不过浓度很低,“饮用水污染比日、韩、美情况略好,瓶装水污染水平与美国相当。”
风波
茶叶在欧洲检出高氯酸盐 限量标准正交涉中
让中国茶叶陷入污染风波的“罪魁祸首”,正是常被用于火箭燃料、军工业生产、烟花爆竹等制造的高氯酸盐。资料显示,高氯酸盐是一种高稳定性的安全氧化剂,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失调,尤其对婴儿的新陈代谢、中枢神经等影响较大,可能引发智力缺陷。
新京报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目前国内对茶叶等农产品、加工食品中高氯酸盐的限定值尚无明确标准。
四川贸促会2015年底一则《关于欧盟制定茶叶高氯酸盐、蒽醌含量标准的情况通报》提到,德国茶叶协会对多种茶叶样本调研,发现仅有产自中国的所有茶叶样本中含有高氯酸盐。欧盟有关组织正在研究茶叶中高氯酸盐的合理含量,拟将茶叶中的高氯酸盐含量强制性标准定为0.75mg/kg。并称“一旦该标准制定实施,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将严重受阻”。
“对于这一限量标准,欧盟方面也正在论证之中,尚无明确规定出台。”中国食品与土畜进出口商会产业分会秘书长蔡军告诉新京报记者,国内茶叶进出口企业尚未得到这一限量标准实施的确凿消息。“商会也在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欧盟的交涉力度,促请其公正慎重制定残留标准,并公开相应的依据。”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通报提及在与欧盟食品安全局的交涉过程中,对方评估报告中建议茶叶高氯酸盐含量是0.55-0.58mg/kg,而欧委会拟定0.75mg/kg标准,较为宽松。
探因
茶叶污染源或为灌溉用水
在标准协商背后,食品业内更关注的是这一“新型污染物”的来源问题。作为一种常被军工航天、工业制造采用的氧化剂,高氯酸盐的污染来源也主要体现在因燃烧不充分对大气污染以及废弃物排放后对水源、土壤等环境的污染。
不少学界专家因此推测,目前国内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氯酸盐污染问题,在茶叶种植过程中的灌溉用水、土壤等基质中都有可能迁移带入,形成普遍性的污染来源。
中国食品与土畜进出口商会产业分会秘书长蔡军称,“商会也在牵头组织企业和学术专家,探讨研究高氯酸盐含量数据和污染来源。”业内对这种“新型污染物”有大气、水源来源等多种推测,但究竟是如何出现在茶叶中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目前情况看,仅是部分地区茶叶中检出高氯酸盐,含量也低于欧盟的限量标准。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罗逢健也告诉新京报记者,长期以来对茶叶污染的研究多集中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方向,此次出现的高氯酸盐是一种“新型污染物”,污染源尚无明确定论。他计划对国内茶叶主产区启动一项摸底调查,“通过分析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值的普遍情况,进一步排查污染物来源。”
延伸
饮用水、肉制品、谷物等均含高氯酸盐
事实上,高氯酸盐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肉制品、饮用水等食品中广泛存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也早已对其潜在风险展开深入研究。
“高氯酸盐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长江水、黄浦江水中都有。另外像发射卫星、放烟花爆竹时也会在大气中产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全国饮用水深度处理研究会委员高乃云告诉新京报记者,高氯酸盐由于易溶于水,并随着水源迁移造成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因此高氯酸盐对饮用水的水源污染问题更值得关注。
高乃云说,其研究团队曾在2006年对长江、黄浦江等水源地,以及市售瓶装水、桶装水展开抽检显示,“长江、黄浦江中的原水高氯酸盐浓度远低于欧美国家的标准限值。”而农夫山泉、娃哈哈、雀巢等市面在售瓶装水和桶装水高氯酸盐含量为未检出。
不过,也有学者通过更先进的离子色谱和质谱仪器监测国内自来水、河水、市售矿泉水,发现有高氯酸盐,浓度在0.1~0.5μg/L。环保部也已将高氯酸盐列入“2008年第一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但对其在食品、饮用水中的限定值尚未做出明确规定。而在世界范围内,目前也只有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5年有一个饮用水中高氯酸盐不能超过24.5μg/L的建议,被美国环境保护署采纳为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标准浓度。
“从目前来看,高氯酸盐浓度由低到高为瓶装水、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国内饮用水高氯酸盐污染比日本、韩国、美国的情况略好,瓶装水高氯酸盐污染水平与美国相当。”高乃云同时还说,饮用水并非人体吸收高氯酸盐的唯一来源,多种食物和非水饮料中也存在高氯酸盐成分。
水源中的高氯酸盐具有迁移性,也给上下游的农产品、食品带来次生影响,通过食物链带来风险。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陈宝梁等人2013年一项论文研究显示,人为排放和自然生成的高氯酸盐经过生态系统进入食物链,逐级富集后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如牛吃到富含高氯酸盐的草后,会在牛奶中测到相关成分。洋葱具有富集作用,在其根部也会发现少量高氯酸盐。
美国FDA在2004年到2006年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饮用水、肉制品、谷物、饮料、蔬菜水果中均存在不同浓度的高氯酸盐,水产品还因富集作用成为高氯酸盐摄入高风险产品。美国环境工作小组2009年也公布,15个品牌婴幼儿奶粉均检出高氯酸盐。
专家
呼吁制定饮用水高氯酸盐标准
“虽然高氯酸盐是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但其浓度含量很低,公众没必要过于担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蔡亚歧告诉新京报记者,除一些烟花爆竹工厂等特殊地区外,国内大部分地区的食品、饮用水中的高氯酸盐含量均处在安全范值区间。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乃云表示,“应深入关注高氯酸盐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和发展饮用水中的高氯酸盐处理技术。”业内目前也正在呼吁制定饮用水中高氯酸盐含量标准。而对消费者日常用水,建议通过活性炭吸附或家用净水器,可适当消解高氯酸盐。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栋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天津:2025年“五一”假期 电动自行车之火烧
- 天津:2025“五一”假期 “生命通道”不可“
- 津门匾魁蒋玉麟,守护瑰宝传承人
- 天津家传古玉民族文化博物馆2025年民间艺术
- 天津:2025年“五一”期间严防宾馆饭店“冒火
- CCTV智慧中国"爱我中华戏曲之花"庆五一国际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考察天津华莎大酒楼 探
- 天津:2025五一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市河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聘任新闻策划和
- 天津:欢度五一假期,莫忘消防安全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第27期政企交流盛会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健康知识科普:五一
- 第十三届 “穿上旗袍去安仁” 活动即将盛大
-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国寿寿险助力绘就乡村
- 天津:五一假期同欢庆 消防安全谨记心
- 天津市七部门联合发布“五一”劳动节消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