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成受访者:孕妇死亡事件公文助战不利事情解决
核心提示:1月11日,一名高知孕妇在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所发函,请求医院给出真实的调查结论;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指出死者家属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16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力挺院方,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发声明的程序合理性。对此,“京报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双方应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此事。
新京报制图/孙嘉潞
1月11日,一名高知孕妇在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所发函,请求医院给出真实的调查结论;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指出死者家属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16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力挺院方,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发声明的程序合理性。数日来,当事双方仍然对事件的表述各执一词。1月21日上午,警方通报称患者家属在此过程中曾滞留病房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后医患双方已同意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对此公众怎么看?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医患“罗生门”
一桩看似普通的医疗纠纷,在一周内持续发酵,变成一个舆论漩涡,在这个漩涡里,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想要加以评价的部分:当事人中科院女博士的“高知”身份、双方“娘家”的“公文助战”甚至孕妇既往孕史、丈夫家庭背景等,引起了社交网站上大大小小的争论,多少人为此耗干了口水和脑细胞。
对此,“京报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双方应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此事。最后警方的通报也证明,之前网络上的“数十人专业医闹”、千万索赔等传言并不属实,但涉事双方在非理性的状态下的一系列行为、传言纷纷以及舆论的站队互撕,不仅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对医患双方的信任也是一种消耗。
一起医疗纠纷,沦为几方“互撕”的口水仗,也并非当事双方所愿。医患纠纷本身并非无解,在法制轨道上对每个个案的妥善解决,是避免医患关系拧成“罗生门”式死结的基础。
新京报评论员 闫曼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革命家庭》巡演即将启幕 曾昭娟领衔首站
- 第二届餐饮食品创新与品牌发展大会暨2025苏
- 津沽大地书写养老答卷:中国人寿细节服务丈量
- Ontimeshow 2026SS|第23季 经纬共生
- 天津市津南区消防救援支队:守正创新 护航发
- 保险护“绿”前行
- 天津市东丽区消防救援支队全力提升本域消防
- 为幸福“加码”:中国人寿深耕湖湘民生保障体
- 五揽金牛!中国人寿蝉联“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 天津:2025国庆节日期间警惕“小火亡人”
- 天津:2025国庆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提示 一点火星可毁楼
- 天津:动火作业“十不干” 向违规动火作业说
- 天津:动火作业八严禁 规范作业保安全
- 天津:2025国庆期间严防酒店民宿“冒火”
- 天津:“双节”期间 消防安全夜查聚焦重点场
- 天津:“火焰蓝”坚守一线 点亮节日“平安灯
- 天津:2025国庆假期购物“胜地”莫成火患“聚
- 【头条专访】笔墨丹青绘大道 崇阳先生郑高
- 天津: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