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女代课老师执教40年 月薪150元不敢退休
核心提示:从17岁到57岁,山西省陵川县积善村代课教师宋玉兰坚守三尺讲台40年,她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照亮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去年9月,宋玉兰在教学。图片来自晋广论坛原国堂
从17岁到57岁,山西省陵川县积善村代课教师宋玉兰坚守三尺讲台40年,她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照亮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宋玉兰这一辈子每月工资最多时也只有一百多元,但她喜欢孩子,说“我离不开孩子们”;乡亲们也敬重她,说“她是小山村不灭的蜡烛”。
执教40年 村里学生上千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一直代小学的课程,2000年以后学校的小学老师多起来了,我便开始带幼儿班。”宋玉兰说,现在班上有11个孩子,每天给孩子教些简单的汉字和加减乘除,带他们唱唱歌,跳跳舞。“村子里老师少,逼得我们几乎都是全能教师。”
宋玉兰第一次作为老师走上讲台时还是个学生。1975年的一天,生产队的领导找到17岁的宋玉兰,问“村里小学没有老师,你能不能给孩子们上上课。”坐在教室里她回忆说,“当年我是边上高中边给小学代课,没想到一代就是40年。”
保守估计,在这个现在有1200多人的小村子里,宋玉兰累计教出了上千名学生。不少家庭,大人孩子两代人都出自宋玉兰门下。
现在,幼儿班的小朋友小轩(化名)的妈妈,便是宋玉兰在上世纪90年代教过的学生。小轩的妈妈说:“村子里哪家哪户没有宋老师的学生?虽然是一个村的乡亲,但村里人都不按辈分叫她,而是习惯喊‘宋老师’。”
工资150元 痛哭后继续给孩子们上课
在宋玉兰家,她拿出一张上世纪90年代积善学校的教职工合影,照片上的10多位老师现在有的外出打工,有的退休,只有她一人还在教学。宋玉兰指着其中一个人说:“这位代课教师工资太低了,养活不了家,前几年出去打工了。”
宋玉兰回忆,刚当上老师时她是挣工分,全年是280个工分;上世纪八十年代,每月可以赚50元,在当时的农村,这收入还算不错;到了九十年代,月工资涨到100元,家里的开支开始不够用;2000年以后,她的收入又涨了30元。
宋玉兰现在每月工资仅150元,一年一结,到了年底才能拿到1800元。“代课老师退休后一点保障也没有,现在也不敢退休。”超过退休年龄2年的宋玉兰说,“能干一年是一年。”
为了维护权益,宋玉兰坦陈,自己堵过领导的门,拍过领导的桌子,但十几年来始终没有解决。宋玉兰平静地说,“以前被气哭过,有时一天都吃不下去饭,哭过后再接着给孩子们上课。”
记者咨询陵川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据介绍,当地在2000年前后有一次民办老师转公办老师的机会,之后十几年来再也没有转为公办老师的名额了。并且,这位负责人说,“幼儿教师一直没有正式编制,很多时候都是挤占小学教师的编制名额。”
积善小学一位老教师对记者说,虽然宋玉兰不时会为自己待遇问题奔波,但很少见她因此影响孩子的课程,“宋老师上课总是兢兢业业”。
离不开孩子 如果人生重来还想当老师
记者了解到,在陵川县至少有十几位像宋玉兰一样的代课老师,比如同在积善学校的董月英、北四渠的赵桂梅、西河底镇明德小学的李俊风等。他们错过转为公办老师的机会,拿着微薄的收入,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
“不是孩子们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孩子们。”宋玉兰说。
“如果人生能重新过一次,你还会留在这个小山村当一辈子老师吗?”记者问。
“我还会。”宋玉兰停顿了一会淡淡地说:“要是能成为公办老师就更好了。”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第179期)2025年第二期企
- 南台村:“大喇叭”传出保险“好声音”
- 一零一企业家俱乐部举行入会仪式:资源聚合
- "多拉快省好"全能战士,风景T7破解场景化物流
- “佳直播”携手海川星辰,打造明星感团播新体
- “跃动未来”计划启航,中国人寿深度赋能体育
- 福田风景T7上市:重塑微卡市场格局
- 退役军人齐聚一堂迎八一 重温军旅荣光续写
- 中国人寿第十九届客户节圆满收官:一场穿越“
- 【头条专访】 悬疑剧《雨夜惊魂》实力派演
- 穿越时空的颜料罐:“国寿小画家”十五周年艺
- 2025首届数字经济赋能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
- 22.3亿阅读!中国人寿神兽盲盒获评年度传播标
- 琴弦上的家国情怀:宋禹霏古筝师生音乐会奏响
- 中国人寿受邀参加央视财经“7.8”主题对话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召开学习贯彻金融系统党的
- 四川金川县开展“天府同心·温暖同行”儿童
- 四川金川县:花椒丰收采摘忙 干群合力保丰收
- 银发关怀、金融科普、公益服务……N种方式
- 中国人寿“五位一体”帮扶模式助力大六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