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加速“走出敦煌”
核心提示:(记者 冯志军)过去的2015年,备受外界关注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推进。
中新社兰州1月1日电 (记者 冯志军)过去的2015年,备受外界关注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推进。一大批敦煌石窟艺术精品利用高科技手段成系列、成规模“走出敦煌”,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在海内外多个城市“动起来”。
记者1月1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目前该院已完成洞窟摄影采集119个、图像处理57个、彩塑三维重建17身、虚拟漫游101个,以及4.1万余张底片数字化和113个洞窟三维激光扫描等。这些丰硕成果相继在美术临摹、考古报告、保护修复、展陈等方面得到应用。
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来,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加速“走出敦煌”的步伐,包括“数字敦煌”在内的敦煌艺术展相继在香港、杭州、上海、兰州等多个城市大规模展出。不仅如此,2016年5月至9月,一批敦煌艺术精品还将首次在美国集中展出。
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文化发现”的敦煌石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但由于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多种原因,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针对它不可逆转的消亡危机,敦煌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数字技术为其“延年益寿”。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随着风蚀、沙化、二氧化碳和湿气等对莫高窟的腐蚀,窟内的一些佛像、壁画都会渐渐“老去”,直至“消亡”。而“数字敦煌”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
王旭东认为,“数字敦煌”工程一方面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预防性保护敦煌石窟,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它,然后再利用其知识背景去研究和传承。即使将来遭到地震等不可控的因素可能导致洞窟内的壁画彩塑被毁,但数字化的东西会永远存在下去。(完)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考察天津华莎大酒楼 探
- 天津:2025五一假期 关爱老人更要关注“老家
- 天津市河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聘任新闻策划和
- 天津:欢度五一假期,莫忘消防安全
- 京津冀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第27期政企交流盛会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健康知识科普:五一
- 第十三届 “穿上旗袍去安仁” 活动即将盛大
-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国寿寿险助力绘就乡村
- 天津:五一假期同欢庆 消防安全谨记心
- 天津市七部门联合发布“五一”劳动节消防安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理赔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适老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智能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构建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人寿打造全场
- 全国劳动模范!这名国寿员工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