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生活 消费维权 正文

限塑令执行9年沦为卖塑令 监管不力成重要原因

字号: 2017-06-24 22:25 来源:新浪

核心提示:“限塑令”期待监管更给力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今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九年。总的来看,取得的成效还是不小的,但依然难以让人满意。据调查显示,“限塑令”处境尴尬:小商铺直接提供免费塑料袋,大商店卖塑料袋,已是司空见惯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以说名存实亡,已几乎沦为“卖塑令”。舆论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既有监管层面的问题,也有利益关系的掣肘,也有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限塑令”期待监管更给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今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九年。总的来看,取得的成效还是不小的,但依然难以让人满意。据调查显示,“限塑令”处境尴尬:小商铺直接提供免费塑料袋,大商店卖塑料袋,已是司空见惯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以说名存实亡,已几乎沦为“卖塑令”。

舆论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既有监管层面的问题,也有利益关系的掣肘,也有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政府部门而言,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是加强源头治理的题中之义。“限塑令”也应该延长监管链条,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显示,从6月1日至6月22日,共有与“限塑令”相关的网络新闻6221篇,报刊报道307篇,博客、论坛帖文1306篇,微博评议463条,微信订阅号文章3545篇,APP采集信息132条。

九年后“限塑令”变形走样

一边是“白色垃圾”满天飞,一边是大袋小袋任性用。“限塑令”如风过耳,似乎难以记起。

这几天,全世界都在聊一只叫蒂娜的澳洲海龟,它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救活它的兽医发现:蒂娜的肠道里满是塑料碎片。有数据称,澳大利亚人每年会把约8000万个塑料袋扔向海洋!地球是一个整体,“白色污染”当然不只是别国的事情。一项中国海洋鱼类的调查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似乎有人的地方,就有白色的“风景”。国家邮政局数据称,2016年我国一共产生300亿个快递包裹,2018年将达到500亿个。此间产生的包装盒、塑料袋及辅助包装材料同样也是天文数字,这还没算商场超市和地摊菜场里铺天盖地的塑料袋。

《光明日报》指出,“限塑令”实施初期,商场、超市、菜市场一度出现无免费塑料购物袋的局面,人们购物也开始使用其他材料的购物袋。当时的调查显示:全国3万多家塑料袋生产企业中,有一半左右停产或转产。可以说,效果相当显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免费塑料购物袋开始悄然回归,“限塑令”刚出台时的明显效果不复存在。

监管不力是“限塑令”被“架空”的重要原因

小商铺重新提供免费塑料袋,大商店继续售卖数量可观的塑料袋……9年过去了,政府颁布的“限塑令”最终未能有效控制“白色污染”,原因何在?

监管不力被认为是“限塑令”被“架空”的直接原因。《光明日报》指出,想当初,超市、菜市场总是有人检查“限塑令”的执行效果,商家自然不敢放肆。但塑料袋的生产企业众多,销售渠道和使用场所更是五花八门,在旷日持久的“猫捉老鼠”游戏中,监管部门鞭长莫及,检查力度和频次跟不上,导致一些商家又肆无忌惮地提供、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塑料袋。

面对塑料袋产业的各个相关方,《人民日报》同样认为,政策执行陷入监管之难。首先,塑料袋几乎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强大的监管力度,面对洪水般的生活细节也难免捉襟见肘,这导致政策的执行效率较低。其次,塑料袋生产商和零售商家有着利益最大化的诉求,也就有了逃避监管的动机;而消费者由于享受着塑料袋带来的便利,已养成短期内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监管有难度,生产有利益,消费有依赖,各方行为的交叉地带,恰为塑料袋留下生存空间,使得“限塑令”陷于空转、难以落实。

在既有的困境之外,“限塑令”还面临新的难题。有人做了这样一个统计:按照每个订单平均使用两个餐盒估算,目前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约达4000万个。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在互联网经济高歌猛进之时,小小塑料袋的问题已经不得不引起重视。

重振“限塑令”需多方发力

“限塑令”几乎沦为“卖塑令”,如何让“限塑令”重新焕发活力,对政府、消费者、市场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验。

在执行中,如果只是政府部门单打独斗,那就注定会独木难支,还应该调动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塑料袋的治理过程中。对于治理者来说,“限塑令”遇到波折,恰是丰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的契机。随着环境治理能力和公众环保素养的提升,相信我们终有一天能够告别那些危害环境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干净美好。

看世界各国,“限塑令”从不是孤军奋战:比如,对于自备购物袋的消费行为,积分奖励、可抵税等是国外常用的激励手段。这些实惠的细节,解决了“限塑令”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尴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让“限塑”成为公民自觉,还得从文明进程和现实考量出发,既要有罚在痛处的“板子”,还得有奖在明处的“糖果”。在“互联网+”时代,“限塑令”要复活,监管固然要给力,公共治理更要有情怀、讲智慧。

总的来说,进一步完善“限塑令”制度,应让各方都更为主动地履行“限塑”义务,从源头上、流通上、使用上,全面解决制度不严、落实不力、监管不细等问题。这才是“限塑令”的长远执行之路。

网民建议疏与堵结合、限与禁协调

近日,有关“限塑令”的话题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引发网民热议。为了解网民对此话题的观点关注度,以新浪微博、论坛、网页跟帖为样本随机抽取620条评论并进行归类总结,结果如图:(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

网友声音

@人间四月天:

只有切实改变消费者固化思维,配上全方位监管举措、严厉惩处力度和便捷的“替代品”,才能使“限塑令”真正发威。

@清明清廉:

“限塑令”落地生根,既需要政府加大“限塑”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更需要市场开发、推广物美价廉的环保替代品,让消费者在廉价便利和节约环保之间找到平衡点。

@阳光渌水:

既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广大消费者自觉参与拒塑行动,更要大力抓好限产、限售、限用等关键环节,方能铲除“白色污染”。

@为官廉为先:

让“限塑令”不再沦为“一纸空文”,既要研发新型环保材料,更要让制度“长牙”、让问责“生威”,用立体化的监管确保“令”行禁止。

Tags:塑令 监管 塑料袋 原因 9年 执行 力度 消费者 治理 使用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每日推荐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