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快讯 科技 正文

安全联盟2017暑期网络招聘诈骗数据报告

字号: 2017-09-20 12:06 来源:头条新闻网

核心提示:2017年8月初,一则“大学生求职被骗意外身亡”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7年8月初,一则“大学生求职被骗意外身亡”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毕业于东北大学的李文星通过一家互联网招聘平台上找工作,却落入传销组织的骗局,直至有人在天津一处水坑里发现他的尸体。事后媒体披露,通过该平台与李文星联系的招聘人员并非其求职公司的员工,而是打着招聘幌子的“李鬼公司”,该组织涉嫌传销。

一时间,关于互联网招聘作假、诈骗的讨伐之声层层涌出,其中尤其以高校在校学生、毕业生群体受害严重。暑假期间,正值学生群体找兼职、找实习、找工作的高峰期,不法分子在这段时期也热衷于利用招聘做局,趁热捞金。

数据显示,2017年7-8月期间,安全联盟(www.anquan.org)共受理网友举报17.6万条,其中关于网络招聘的举报量达2.2万条,占举报总量的12.3%,成为众多举报类型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与去年同期(2016年7-8月)相比,网络招聘举报量基本维持平衡,在今年整体举报数量同比下降近10%的情况下,可以看出以招聘做局的违法犯罪活动势头十分强劲。

网络招聘举报类型:从招聘到入职套路丛生

安全联盟通过举报内容发现,今年以来,网络招聘骗局呈现类型多、分布广的特点。以往,暑期网络招聘举报多集中于虚假网络兼职(36%),比如刷单、打字、发帖等远程性质的网络工作。但如今还有大量实体、全职、正式工作也涉嫌诈骗,通过各种手法变相收钱或违约,并且骗局不仅局限于网络招聘环节,在新员工入职当下或入职后,环环相扣的套路让人难以脱身,这类虚假招聘骗局占举报量的29%。同时,随着投资理财、个体创业、放贷借款等活动的互联网化和流行,不少不法分子开始通过网络招聘手段吸引年轻人从事所谓的高薪职业,其实则是上述新产业包装下的违法犯罪活动,这类招聘骗局占总量的15%,并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除此之外,黑职介(14%)也是数量渐长的一类举报,这类不法分子充当的角色是中介、猎头,他们冒充劳务派遣公司,在招聘网站、分类信息网站等地发布大量的名企招聘信息,从中骗取中介费牟利。甚至,这类团伙经常和一些传销团伙、虚假资金盘的组织勾结,向他们大量输送涉世未深又渴望找工作谋生的高校学生,通过洗脑、训练、考试,鼓动他们成为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用业绩、提成麻痹员工,激励他们实现所谓的梦想。

虚假网络兼职:高薪低门槛 爱骗无业者

虚假网络兼职常年盘踞网络,在暑假期间尤为高发。其中,电商刷单(33.8%)是举报量最多的虚假兼职,不法分子会通过垫付刷单本金、交纳保证金、发送钓鱼网址等手段诱骗受害人的钱财,而受害人往往面临难以取证、无法立案等维权困难的局面。2017年6月7日,工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2017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多项重点工作。《工作要点》指出,要加大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力度,重点打击侵权假冒、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6月20日,全国“刷单入刑”第一案在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90后刷单组织者李某某通过创建平台、组织会员刷单炒信并从中牟利,因犯非法经营罪被一审判决五年六个月。过去打击刷单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由工商部门对刷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但判罚的上限仅是20万,远不能震慑违法行为。此案备受关注,向社会昭示了炒信刷单的行为完全可以被追究刑责,给公众以警示。即使是所谓“正规”而非诈骗的刷单也是违法行为,因此广大广友切不可尝试刷单炒信类工作。

刷评论、直销/代理、打字、网络发帖等类型的工作也是虚假网络兼职的主流类型,通常通过要求缴纳会员费、培训费、材料费等方式骗取钱财,并签订网络协议承诺日后返款打消求职者的顾虑,但一旦钱款到手就消失于网络。除此还有游戏代练等形式的虚假兼职,不法分子会通过发送所谓的“后台系统”、“会员身份入口”等链接或二维码诱骗受害人点击、扫描,而网址多为收集个人信息的钓鱼网站或下载木马病毒的链接,一旦访问后果不堪设想。总的来说,虚假网络兼职呈现出高薪、门槛低、薪资现结等明显特征,极容易吸引社会经验欠缺、没有正式工作、空闲时间较多的年轻大学生、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

虚假招聘:假冒信息满天飞 变相收钱套路多

除了虚假兼职,网络招聘的诈骗手段还层出不穷,要么是通过各种忽悠和借口骗取应聘者钱财,要么是公司、职位等招聘信息系冒充作假,甚至还有通过招聘套取应聘者个人信息和忽悠应聘者办理贷款的情况。

·虚假信息:审核漏洞致信息造假泛滥

其中,招聘信息造假可谓是虚假招聘中最普遍的一类,主要包括虚假职位、冒充正规公司、皮包公司等几种类型。在招聘平台中,有些公司挂出的招聘信息,职位名称和介绍都写得模模糊糊,并附以高额薪水、火速入职、职位长期有效等条件诱惑,甚至不面试就能顺利入职,到岗后却要求应聘者去从事推销、收账、陪酒等跟专业无关的销售岗位或直接被外包到其他公司上岗。这类招聘一开始就不打算招本职岗位,只是把人忽悠过来另作安排,还会猛灌一年开豪车、两年买别墅等鸡汤。而还有一部分招聘,压根就不是招聘公司发出的,而是不法分子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了正规公司的资质或资料后,冒充该公司挂出的虚假招聘,并假冒该公司的员工联系、约见求职者。这类组织通常会通过外地面试、外地就职等方式控制求职者,并且联系方式多为私人QQ或邮箱,并非招聘企业的官方联系方式,求职者以为自己拿到了正规公司的offer,其实却被骗入“李鬼公司”难以脱身。这些组织常年混杂在各大招聘网站中,不择手段地绕开平台的审核机制,并且时常变换马甲躲避监管、追踪。同样的,随着招聘越来越互联网化,皮包公司也开始通过招聘平台吸引求职者。他们使用虚假身份、地址注册多家公司,没有固定办公点,职位描述模糊,薪水待遇却奇高,求职者几乎不用面试就可以上岗,等到发工资时公司却卷走保证金之类的费用消失得无影无踪。

虚假信息泛滥,招聘平台审核机制存在漏洞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平台作为网络运营者,对其平台发布信息的真实、安全性负有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用户发布传输的信息进行严格管理,这就需要为线上服务部署提供最佳的审核机制和安全防护。如今,业务安全已经成为安全行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各大互联网平台最大的痛点,如何避免李文星一类事件的发生,提升用户安全体验,保障平台业务健康运转,是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虚假信息泛滥,变相收钱依然是虚假招聘的主旋律之一,在面试或录取过程中,有的公司或中介机构要求应聘者先缴纳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信息费、培训费、体检费等等名头繁多的费用,承诺转正就退还,或折算成工资日后发放,但过一段时间就找理由“辞退”应聘者。

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就业急迫心理打造出“培训贷”这种疯狂捞钱的变种网贷。打着招聘的幌子,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名,在面试中让应聘者以“低压力分期还款”的方式,贷款接受高价培训。公司从网贷平台得到学费,但培训质量却难有保证或直接就化为泡影。部分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公司并未按照承诺为其安排工作,结果就是应聘者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征信,无奈地去还这些“培训贷”。

还有些倒卖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专门通过招聘的方式搜集个人资料。他们对外宣称企业储备人才,招聘职位长期有效,对应聘者来而不拒,除去个人简历外,大肆索取应聘者的身份证件、学历证明、家庭户口信息等详细的资料,甚至扣押原始材料或要求交纳照片、复印件才能面试,随后将这些信息打包转手卖给下游的诈骗团伙。受害者因此可能遭受广告骚扰、精准化的电信诈骗或是被冒充身份对亲朋好友进行诈骗。

违法犯罪活动:洗脑大法好 创业梦想高

以招聘为名,吸收应聘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今年以来新兴的诈骗手段,专门针对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及毕业生群体,依靠巧妙的包装和洗脑坑害了许多年轻人,许多被害者甚至直到案发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违法的。

以李文星事件为代表的传销组织是最传统的一种,不法分子往往会引导应聘者前往地址模糊之处或外地面试,到达附近之时对方会派人来接,受害人就此被控制人身自由,被迫为传销组织卖力。而更多的传销活动已经趋向互联网化和精神控制,不法分子会将组织包装成高大上的科技企业,打造一个莫须有的新型电商、爱心公益、金融互助等创业项目,租用高档写字楼,看起来正规无比。招聘大学生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训练话术甚至还进行考试,反复洗脑后以高额提成激励其发展自己的同学、朋友成为下线,却声称这是在铸就梦想,改变世界。一大批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被高薪和梦想吸引,成为诈骗犯罪的帮凶和实施者。

自从网贷进入高校,校园贷平台良莠不齐,虚假宣传、隐瞒条款、高利贷等涉嫌欺诈现象频发,裸贷、暴力催收等恶性事件不断。这其中,也不乏不法分子招聘学生成为校园代理为非作歹。贷款后还不上钱是不少网贷大学生的症结,随之而来的“销账公司”、“关系户”出现在校园周围。这些组织声称在贷款平台有内部关系,可以屏蔽、消除借款,只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多次贷款给关系平台刷量即可。老板们销账是假,趁机招聘学生成为校园代理是真,并承诺每发展一名学生就给于高额报酬。许多学生因为轻信同学、贪图贷款不还的“好事”,主动或被迫地成为了虚假网贷利益链中的下游,却遭遇“贷中贷”的窘迫局面,不仅还不上钱,自身征信更是严重受影响。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希望随着网贷退出校园,能遏制这些招聘诈骗也彻底离开。

随着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愈发流行和普及,渴望赚钱的年轻人也把目光投向这片市场。如今,有许多虚假的资金盘、虚假的数字货币项目通过招聘高校毕业生成为操盘手、分析师、销售员,以夸张的收益率、良好的大盘走势为噱头,让他们去吸收更多的投资客注资。实际上,投入的资金往往没有进入真实的市场,而是在虚拟的大盘中,通过新人投入的钱去回馈前人,

营造一场自嗨的盛宴。这些应聘者在成为受害者的同时,也成为了刽子手。

除此之外,虚假办理大额信用卡、银行卡,虚假办理各类证件,虚假代开发票等等工作也偏爱招聘初入社会的毕业生,靠提成套牢,逼迫或诱骗他们去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诈骗工具分布:移动、社交通讯方式成主流

通过对举报数据进行分类,QQ、微信是当下网络招聘诈骗最常用的工具,两者占据总量的60%。通过多维度分析发现,虚假兼职类诈骗最爱使用QQ和微信,一方面这类工作本就是远程操作,即时通讯工具便是其工作上的交流沟通,同时也方便不法分子隐藏和逃逸。而其他虚假招聘中,电话成为其主要的诈骗工具,不法分子靠电话联系受害者面试、入职、交钱等。这些号码往往不是座机,而是虚商的手机号码,由于实名制认证不合一等问题,也很难以追溯和查证。在举报的网址中,一部分是各大招聘网站和分类信息网站上具体的职位招聘页面,一旦被发现作假或欺诈,不法分子会更换马甲重新发布新的招聘信息。还有一部分是各类搜集信息的钓鱼网址、仿冒招聘网站的山寨网址或暗藏木马的下载链接,经由确认的恶意链接已经被安全联盟拉黑处理,网友们访问这类页面时会搜到诈骗风险提示。

网络招聘诈骗的十大典型特征

1、薪资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2、入职门槛低或可直接入职

3、收取各种费用

4、签订各类不平等协议

5、公司的注册资质查不到或与招聘信息不符

6、单一的私人手机、邮件、微信等联系方式

7、没有正规、固定的办公场所

8、外地或模糊地址面试、就职

9、非正常时间段预约面试

10、扣押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

关于安全联盟

安全联盟是由知道创宇、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发起的第三方公益组织,旨在团结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共同建立行业公认的互联网安全标准,联合企业、机构、网民一起构建有效的网络安全社会化治理体系,优化中国互联网使用环境。安全联盟已建成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网络安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拥有超过8.9亿条恶意网址、电话数据,这些恶意数据被应用到搜索引擎、浏览器、IM、社交平台、路由器OS等,每天为网民提供超过30亿次恶意风险提醒,帮助网民远离网络诈骗。

Tags:网络招聘 暑期 诈骗 报告 安全 数据 联盟 2017

责任编辑: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jubao@headnews.cn

焦点图片